于木瓜见苞苴之礼

《木瓜》作为卫风的最后一首诗,表达了卫国人对齐桓公的感激之情,也看到了卫人虽遭大难但仍能守礼的中正之气。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燕乌集阙读书札记(儒学经典研修要目总纲)


      《诗经泛读》二零一五年五月八日——纹锦


  毛传曰:《木瓜》,美齐桓公也。卫国有狄人之败,初处于漕,齐桓公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服焉。卫人思之,欲厚报之,而作是诗也。关于故事的背景,正义是这样说的:有狄之败,懿公时也。至戴公,为宋桓公迎而立之,初处於漕,后即为齐公子无亏所救。戴公卒,文公立,齐桓公又城楚丘以封之。则戴也、文也,皆为齐所救而封之也。下总言遗之车马器服,则二公皆为齐所遗。《左传》:“齐侯使公子无亏帅车三百乘以戍漕。归公乘马、祭服五称、牛羊豕鸡狗皆三百,与门材。归夫人鱼轩、重锦三十两。”是遗戴公也。《外传·齐语》曰:“卫人出庐於漕,桓公城楚丘以封之。其畜散而无育,齐桓公与之系马三百。”是遗文公也。


      木瓜、木桃、木李皆为可食之木,而琼琚、琼瑶、琼玖都是美玉。表达了卫人对齐桓公的深切感激。正义曰:欲厚报之,则时实不能报也,心所欲耳。“我们卫人得到齐桓公的救助,实则无以为报,非敢以此美玉报此大功,只想借此表达我们卫人的感激,希望与齐国永为友好之邦。”


      《孔丛》云:孔子读《诗》,自二《南》至於《小雅》,喟然叹曰:“吾於二《南》,见周道之所成。於《柏舟》,见匹夫执志之不易。於《淇奥》,见学之可以为君子。於《考槃》,见遯世之士而无闷於世。於《木瓜》,见苞苴之礼行。於《缁衣》,见好贤之至。” 此投人以木瓜、木李,必苞苴而往,故见苞苴之礼行。知果实必苞之者,《尚书》曰:“厥苞橘柚。”橘柚在苞,明果实皆苞之。苞苴,简略说即是以干净的茅草叶包裹馈送的礼物,苞苴之礼即馈赠应答之礼。


      后世解木瓜这首诗,有只说是馈赠应答,甚或是情侣互赠信物,但我更喜欢毛诗的解说,孔子说:“恭而无礼则劳 ”。在礼上保持中正有时候是很难的,心中对对方存有恭敬感激之心则容易忘记礼而显得烦劳,但是在《木瓜》这首诗里,卫人虽遭大难,但面对帮他们重建国家的齐国,心存巨大感激却依旧守住了礼,能够以礼应答,这就更加难得。这样看来,卫国自此之后又能够延绵国柞至秦二世,成为周朝最长寿的一个国家,也不是偶然的。于《木瓜》,于危难之中,见苞苴之礼行,这也许就是孔子留下这首诗的原因吧。

 

      原文: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责任编辑:八宝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