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塔尔寺丁科扎仓壁画赏析坚赞华藏

      塔尔寺,位于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距省会西宁市26公里,地处环青海湖自行车赛的必经之路上,风光旖旎,满山翠绿,夏季气温仅在6-28度之间,是修行和旅游的理想之所。
      
      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开山祖师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明洪武十二年(1379),宗喀巴的母亲香萨阿切,在宗喀巴落生的地方修起一座莲花塔(即现在的宗喀巴纪念塔),从此,信教群众就开始在这里“煨桑”(烧香)和顶礼。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静修僧仁庆宗哲坚赞在莲花山以南的山麓建造小寺。因为先有塔,后建寺,故人们习惯地称其为“塔尔寺”。明万历十一年(1583)三世达赖索南嘉措从西藏来青海,曾驻锡塔尔寺,并嘱仁庆宗哲坚赞在宗喀巴纪念塔右侧修建了一座弥勒佛殿。竣工后,始称塔尔寺为“衮本仙巴林”(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佛寺)。以后,历代僧人信徒多次扩建修缮,使其成为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蜚声国内外。
      
      由于地域和民族习惯的不同,塔尔寺也和藏区其他寺院一样,由众多的“扎仓”(经院、经堂、学院)组成,每一个扎仓学习和修行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例如:大经堂是显宗学院,曼巴扎仓是藏医药学院,居巴扎仓是密宗学院,丁科扎仓是天文历算学院等;另配备有印经院(木板印经),诸多活佛的府邸、僧舍、行政区、藏医院、酥油花院(每年制作酥油花的处所)、护法殿(小金瓦殿)、时轮坛城、度母殿等。
      
      丁科扎仓,是音译,意译为“时轮经院”,按照现代语言,或可解释为研究时空的学院,时是时间,轮是空间运转之意,也是天文历算之意。此殿为一座平顶藏式大殿,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屋顶装饰鎏金铜法幢、法轮、金鹿等,内塑时轮金刚、释迦牟尼佛以及观音像等。除每年按照规定举行法会外,平时修行僧人在这里主学天文历算等知识,也兼修律仪,并进行“闭关”的修持。并非每个僧人都有资格进入这个扎仓,只有兼通显、密二宗的大法师才有这个资格,但仍然要经过严格的考试才能最终来到这里。这个学院设有“泽仁巴”(历算博士)学位,授予在历算方面有特殊成就的僧人。
      
      丁科扎仓在塔尔寺诸多扎仓中,并不是很豪华,规模也不是很大,但他以精美的壁画而享誉藏区。藏地的壁画和唐卡有些近似,无论是内容、用料、构图、铺陈、设色、勾线……都与唐卡相近,也可以说,是继承了敦煌壁画的传统,构图丰满,设色以青、绿、红、赭等为主。此次采集到的壁画大致分为两部分:一是佛菩萨圣像;二是香巴拉圣土的历代法胤的法相事迹。
      
      一、佛菩萨圣像
      
      一、弥勒菩萨像:弥勒菩萨是释迦牟尼佛在世时选定的接班人——未来佛,他以修持大乘菩提心和持诵陀罗尼咒为主要修行方法。《弥勒上生经》中说:“尔时世尊以一音声,说百亿陀罗尼门,说此陀罗尼已,尔时会中有一菩萨名曰弥勒,闻佛所说,应时即得百万亿陀罗尼门。”“佛告优婆离,汝今谛听,是弥勒菩萨于未来世,当为众生作大皈依处。”弥勒菩萨“时兜率陀天七宝台内,摩尼殿上师子床座,忽然化生,于莲花上结跏趺坐,身如阎浮檀金色,长十六由旬,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皆悉具足;顶上肉髻发绀琉璃色,释迦毗楞伽摩尼,百千万亿甄叔迦宝以严天冠。”弥勒净土虽然在汉地不如西方极乐净土盛行,但因此特殊的因缘,却特别受到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推崇。相传汉传佛教的唯识宗祖师们和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始祖宗喀巴大师以及传人,都往生于兜率内院,在那里听弥勒菩萨说法。壁画中的弥勒菩萨呈现庄严菩萨像,法相慈悲,熙怡微笑;头戴天冠,身披天衣、璎珞,下着重裙(双层的裙子),双手做转法轮印,左右手各持一白莲花,莲花上分别托着军持瓶和法轮。双脚下垂,据说这是为了随时准备下生阎浮提成佛的姿势。(见中插图1)
      
      二、释迦牟尼佛修道过程中的15个大神变:此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世时为降伏外道而实现的15大神通。据说佛祖在一年的正月初一到十五日,示现种种神变,降服了外道六师及其徒众,大力弘扬佛法正道,被藏传佛教尊崇为殊妙吉祥佳日,所以藏历正月又叫神变月。
      
      初一日,波斯匿王担任施主,佛陀将嚼过的杨枝掷于地下,变为高大的宝树,由示现神通故,使很多人心智开解,得生天界。
      
      初二日,优填王担任施主,示现乌杖衍那福田,佛陀的身边化现两座宝山,出种种宝,佛陀更为众生开演甚深微妙法,得果生天者无数。(见中插图2)
      
      初三日,越只国国王屯真陀罗供养佛,佛陀的漱口水落在地上生成宝池,示现八功德海。
      
      初四日,因陀婆弥王作殊胜施主,佛陀示现三乘正法。
      
      初五日,梵达摩王供养佛陀。佛陀口中放金色光,为众生赐安乐。
      
      初六日,毗舍离城诸人作施主,佛于是日,普令大会一切众生,心心相知,各各通晓应作善业,众人皆大欢喜。
      
      初七日,释迦族供养佛陀。佛于当日,加持一切人等,各个化现为转轮圣王,并变化出七宝和王子千人。各国君王及臣子,得见如是荣华富贵,无不生起惊叹和无量欢喜。
      
      初八日,由帝释天供佛,陈设狮子座,请佛升座,帝释天为左胁侍(头戴宝冠托钵者)、梵天王为右胁侍(一身四面托持法轮者),大会一切人等静默坐定。佛陀以手按住狮子座,发出如大象吼音,顿时出现五大神鬼,将外道六师的座位托起击碎,金刚杵发出猛烈火焰,向六师头上掷去,六师惊怖逃遁,投河而死。六师的徒众跪在佛前,请求剃度出家,佛说:“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衣在身,皆成沙门。”之后,佛为说法,开示法要,由此彼等获得漏尽,断诸烦恼而成阿罗汉。
      
      初九日,佛变化自身高达梵天界,威严显赫雄伟无比,并且大放光明照耀天地。
      
      初十日,四大天王请佛。当时世尊普令众人看见佛的色身,遍满所有天界,从四天王天至色究竟天都能看见佛身大放光明,并且分别为大众宣说微妙法义。(见中插图3)
      
      十一日,须达请佛供养。佛在这一天在高座上,隐去自己身形,寂灭不显现。只放出光明,发出柔软的声音,抉择宣说诸法精要。
      
      十二日,质多居士请佛受供。佛在这一天示现等持,入慈心三昧,发出金色光芒遍照大千世界,佛光照触众生时,令其三毒炽恼息灭,自然生起慈心,犹如父母、兄弟般平等看待众生,慈爱利益心毫无区别。(见中插图4)
      
      十三日,屯真陀罗王接着陈设供品请佛受供。佛在这一天,身体飞升高座之上,脐中放光,分作两股,距身体有七仞长,顶端各有莲花,花上各有化佛,如同原佛没有差别。
      
      十四日,优填王请佛。示现庄严三界:当时优填王以花撒在佛身之上,佛随即趁机把他撒的花变做一千二百五十辆七宝高车,高度达到梵天界,比金山还要明亮。各种珍宝和色彩亮丽互照交相辉映,金光四射殊妙难量。(见中插图5)
      
      十五日,瓶沙王请佛。佛为众生造安乐:预先告诉他只须准备餐具,于是瓶沙王就认真备办各种器皿,令其极为繁多。吃饭的时间一到,所有器皿自然都装得满满的,出现各种珍馐美味,足以令在场人全部吃饱喝足,而且吃后身心自然安乐。这时世尊用手指地,十八种地狱全部显现,里面有微尘般无量无边受苦的人各自陈述自己当时造下什么罪恶,导致如今受此苦报。所有在场者都耳闻目睹,心中十分悲愍,同时衣服、毛发都因恐惧而颤抖不止。佛于是针对他们的心意说法,众人听后有发大心住于不退转地的,有得果生天的,皆不可计数。地狱中的众生由于见佛闻法,心中生起敬仰,远远地进行皈依,最终都得以转生人间天界。
      
      佛陀在这15天中,示现种种神变,降服了外道六师及其徒众(在印藏各地有建造佛塔来纪念佛陀神变的日子,这些塔称作“神变塔”)。在这个节日,承佛的慈悲力,所做的种种善行,功德将增长为平时的十亿倍,所以大家在此过年的15日里,记得把握机会圆满各种善行,尤其对忙碌的现代人来说,更应运用这个殊胜的节日,弥补平时没有闲暇行善的缺憾,无论是受持八关斋戒,点灯供佛或护持三宝,皆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各幅图中,释迦牟尼佛均呈16岁童子像,面如满月,天庭饱满,月眉高挑,莲目微垂,双耳垂肩,口含微笑。既有青春的朝气,又具导师的睿智。手印大致分为四类:l、双手呈等持印(定印);2、左手为等持印,右手做触地降魔印;3、左手做等持印,托钵,右手做予愿印,或触地印;4、双手或单手做转法轮印。世尊的身光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用以显示他的诸多神通。(见中插图6、7、8、9、10)
      
      画面上多处画有裸形外道,他们是六师外道中最具典型意义的形象。
      
      二、护法神像
      
      吉祥天母像:藏语称之为“拉姆”或“塔摩”,形象为青色身体的忿怒相,头发红色如火,三只眼,头戴五骷髅冠,耳环庄严两侧。骑着一头骡子,所以,也被俗称为“骡子天王”,据说她有多种化身。她右手高擎金刚杵,左手端着噶巴拉碗,象征降伏魔障,身披珠宝璎珞,并有多种法器相伴。她是藏族人民的家庭保护神,也是藏传佛教护法神之一。(见中插图11)
      
      护法大将军像:格鲁派重要的护法神之一。(见中插图12)
      
      三、香巴拉圣土的历代法胤
      
      提起香巴拉(也称香格里拉),我们可能会想起旅游目的地云南迪庆。其实,它是指时轮金刚的圣土,是藏传佛教中理想净土之一。
      
      要说香巴拉,还得先说说时轮金刚。时轮金刚,常见的现双身像。所谓双身,并不是指有男与女两个生命体,而是寓意每个修行人的身体中都具有阴、阳两种生命特征,阴阳平衡、阴阳协调,才能维持生命体的活力。时轮金刚本尊像也有许多含义。时轮金刚本尊三个彩色的脖子,分别代表人体的左、中、右三条脉络;四个头,生有四种颜色,代表“四大”:黑色代表风,也就是气;红色代表火;黄色代表地;白色代表水。也代表春、夏、秋、冬四季。时轮金刚拥抱的明妃身体呈黄色,代表太阳,也代表佛教的智慧,时轮金刚本尊代表月亮,也代表佛教的慈悲,阴阳不可分,必须平衡和合,智慧与慈悲不二,方能普度众生。所以,实际上,这个双身是一体,是同时存在于一个生命体中的本质与特性。(见中插图13)
      
      净土,是大乘佛教所讲的与娑婆世界相对应的“彼岸世界”,像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药师佛的东方净琉璃世界、弥勒菩萨的兜率内院(弥勒净土)等。香巴拉王国是藏族人民信仰的人间净土,时轮金刚是那里的教主。据说,香巴拉王国隐藏在藏北的雪山之中,整个王国被雪山环绕,几个莲花瓣状的区域是人们的居住处,花瓣之间河水环绕周匝,中间又有雪山内环,称卡巴拉王宫。香巴拉的人们不执、不迷、无欲;它的历代国王为未来世界保存着最高佛法,直至外部的宗教被毁灭殆尽。有故事说,有人赠送黄金礼物给两位要去香巴拉的人,接受黄金的人因为体重加大而落下山崖,拒绝黄金的人则顺利到达香巴拉,其意是强调弃绝世俗执着,增进道业修持,体解空性的人,才能进入人间净土。又说,有一位勇敢的年轻人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一位老修行人的山洞,说自己在寻找香巴拉。老人说:“香巴拉王国就在你的心中。”(见中插图14)
      
      据说,释迦牟尼佛涅盘前不久,将时轮金刚密法传授给月贤,月贤将此法带回香巴拉王国,并用文字记录下来。香巴拉王国的法王,据说传有二十五代,每位法王都享寿100岁,都是藏族佛寺中某位活佛转世,也有认为他们是菩萨为度众生,而现身娑婆者。壁画中,是香巴拉历代法胤像:(见中插图15、16、17、18、19、20、21)
      
      月光法王、妙吉祥称法王、白莲花法王、无边尊胜法王、正持善友法王、维季辉法王、日称法王、尊胜法王、太阳法王、众色法王、难胜法王、无边尊胜法王、勇武轮王、护国法王、狮子法王、镇服法王、巨力法王、不灭法王、人中狮子法王,及护法神多闻天王等。
      
      各位法王均着锦袍,手中分别持有法器,或呈慈悲相,或为忿怒相,威武、智慧,据说都是菩萨化现。背景是香巴拉王国的胜景。(见封三图1、2、3、4、5)
      
      藏族的壁画和唐卡的用色很有学问,自成一个色彩体系。首先是善用矿物色,其特点是纯度高,持久不变色,沉稳、凝重、大方,不张扬;其次是用色的方法,多为渐变和推移法,把色阶拉开;三是冷暖色错综、穿插,明度掌握恰当,虽然很少使用黑色,却使画面不感沉闷;四是适当地运用白色和金色,使得画面清新典雅。例如弥勒菩萨像,在弥勒菩萨的双膝两侧用了白莲花来衬托,腿下有两只白狮子,再加足下是象征菩提心的白色月轮,把弥勒菩萨的法身烘托得庄严、光明,清晰可辨,突出了菩萨的慈悲睿智形象。
      
      参考书目:
      
      1、吉布着:《唐卡中的度母明妃天女》,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
      
      2、宗者拉杰着:《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简介。
      
      3、吉布编着:《唐卡的故事》,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
      
      4、〔英〕罗伯特·比尔着,向红笳译:《藏传佛教象征符号与器物图解》,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
      
      5、《塔尔寺》画册(内部发行)。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