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藏传佛教神奇的辩经活动

      在上千平米大小、铺满碎石的院子里,数百僧人席地而坐,七八人围坐成一小组,其中一人站立,右手划过天空,向左手拍去,发出“啪啪”声响。站立者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围坐者口若悬河,对答如流,辩论到激烈处,站立者频频击掌,腿脚挥舞。这是记者在西藏昌都强巴林寺看到的辩经场景。

      辩经,藏传佛教中僧人学习佛法的独特方式,具有上千年历史,在西藏格鲁派寺庙如拉萨色拉寺、日喀则扎什伦布寺、昌都强巴林寺等尤为出名。

      藏历四月,高原大地一片暖意,夏季辩经大法会在强巴林寺拉开帷幕,持续20天时间。在此期间,寺庙通过频繁举办大规模辩经活动,让僧人进一步理解佛教经典,增加对佛法的领悟。

      夏季辩经大法会期间,佛法活动要通宵达旦地进行。通常全寺僧人要分两个大班,白天两班僧人既要辩经也要诵经。夜晚10时到凌晨6时全部为辩经活动,由两班僧人隔天轮流开展。

      上午,辩经场阳光明媚,柳树成荫,斑驳的光影洒在辩经场的碎石上。辩经前,大部分僧人先在此集体诵经。数百僧人正襟危坐,呈半圆状。一部分高僧大德面对僧人端坐在前方中央,三两高僧在诵经僧人周围走动,以观他们诵经是否专心。

      中午时分,诵经结束,僧人们分别组成多个辩经小组,开始了场面壮观的辩经活动。下午的佛事活动,依然让整个强巴林寺笼罩在“思想激烈碰撞”的学习氛围中。

      太阳坠入西山,繁星点缀在强巴林寺夜空,僧人披着月光走进辩经场,个个神采飞扬。少顷,嘹亮的辩经声、击掌声,回荡在夜晚星空,萦绕在强巴林寺金顶。

      记者看到,辩经过程中,没有长幼之分,气氛活跃,年轻者可以和年老者就自己对佛教经典的理解进行辩论,相互激发、相互学习。

      独特的辩经声穿过寺院,飘向远方,吸引众多信教群众驻足观望,一些人脱帽跪地而拜。

      入寺7年的强巴林寺僧人登增元丁说,辩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一对一的形式,即小组僧人中一人提问,另一人来回答;另一种是由一人设立命题,然后辩经小组僧人围绕这个命题广泛发表意见,通常是站立者提问或设立命题。

      “辩经的主要内容以格鲁派的重要著作为主,称 五部经典 ,包括《现观庄严论》、《中观论》、《释星论》、《律》、《俱舍》。”他说。

      据了解,辩经小组一般由2到10人组成,基本上是同班级的僧人。在强巴林寺,同一年入寺的僧人会被分到一个班级,目前,共分12个班,一个班平均100人。

      登增元丁说,辩经过程中的击掌动作,一方面可以激发辩论的激情,调动学习气氛;另一方面,通过击掌来驱散僧人心中邪念,唤醒智慧和慈悲之心。

      僧人辩经是获取藏传佛教学位的重要依据。登增元丁说,藏传佛教格鲁派中,初级学位有“小座”和“大座”之称,最高级学位称“格西”。一般入寺7到8年,可以考小座,再过7到8年考大座,若干年后,可以在拉萨大昭寺传昭传召大法会上,考格西学位,这些学位的考试主要以辩经形式进行。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