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国学讲堂”热议贞观之治

      昨日,由市文管中心主办、本报协办的“东林国学讲堂”举行第二场讲座,特邀人民大学教授、“百家讲坛”唐朝系列节目主讲人、中国隋唐史专家孟宪实教授主讲《以史为鉴――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昨日下午,在东林书院道南祠里坐满了慕名而来的国学爱好者,他们之中既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穿着靓丽时尚的年轻人。“有一本记录贞观年间的政论性史书,叫《贞观政要》,它成为之后帝王的教科书,在整个亚洲地区都有广泛影响,乃至许多国家政要都在学习。”讲座中,孟教授通过贞观之治与隋朝速亡、安史之乱的对比,向在场的国学爱好者们展示出贞观之治的魅力,并与大家一起探讨了中国历史上“明君”的标志性人物唐太宗成功的治国艺术:通过多种措施等争取民心支持,树立了勤勉的政府新形象,赢得了民心;通过“纳谏”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政府权力的制约。虽然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唐太宗不可能达到今天人们的知识水平,但他的治国艺术仍然值得后世领导者借鉴和学习。“现在的中国也可以说是一个盛世,所以就有人会拿现在与贞观之治相比。”孟宪实表示,以往大家一说起中国历史上最民主的时候,就会想到上古三代尧舜禹时期,但实际上,一个好的时代不仅体现在其政治制度上,还要看其解决矛盾的方式除了战争外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式,这就是政治手段。孟宪实告诉大家,贞观时期由于交通不便利,所以那个时候的“世界”也只是泛太平洋的亚洲一带,但成为如此大的世界范围的王者也实属不易了。在那个时候,唐朝还充当了许多国际事务的调解者,参与过许多的国际争端调解,“唐朝强大的国力与外交手段,也给其近300年的基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泽恩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