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缘起思想及其宇宙生成论意义
印度密宗将《中阿含·度经》中提出的地、水、火、风、空、识六大作为宇宙万有缘起的基本元素。地是指一切坚性的东西,其作用为支持万物,但地不仅仅包括人们所依赖生存的大地,凡万法之中的所有的坚性都是地大的范畴;水的属性为湿,有摄集之功用,包括自然界的流水和一切湿性,如人的身体中的血液、唾液、痰、泪等;火的属性是暖,其作用是调熟万物;风是指气体或气,属性是动,有生长万物的功用,它不仅仅是指自然界所吹的风,凡有助于万物生长的东西都称为风;空即虚空,它是无坚、无湿、无暖、非动的,其属性是无碍,空不仅仅指太空,而且还包括所有的无碍而且有容受作用的东西,其作用是不障;识指心,包括五蕴的受、想、行、识,其属性是了别。前五大属于物质因素,最后一大属于精神因素。所谓“大”是指这六种元素在整个宇宙中无所不在,无所不遍之意。六大是宇宙万有产生的基本元素,所以被称为六大缘起。藏传佛教密宗直接继承了印度密宗的六大缘起论。如宁玛派把六大中的前五大,即地、水、火、风、空视为宇宙间一切物质事物生成的基本要素,它们也是一切佛世界和众生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六大中的“识”是人们的分别能力的理性精神的要素。如若没有六大种,就无清净佛世界和众生情器世界的一切显现。宁玛派又把六大中的地、水、火、风、空五大种分为精微大种即五光,粗分大种即五气,又称五风。所谓五光是分别对应地、水、火、风、空五大种之光,显出地黄色、水绿色、火红色、风白色、空蓝色。五光又分为内外五光,外五光是构成显现外界客观事物的物质基础,内五光指人的内心中的意识活动的气息,其作用是朗照外在的物质世界。
藏传佛教密乘说外器世界(物质世界),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元所组成,有情生命也是由地、水、火、风、空、识六大所组成。“六大”中前五种为物质,后一种为精神。人的生命一开始就是由最微细的气、心结合的风心所构成。心不是绝对无相的精神,也有有相的物质作基础。所以,抽象的精神之心必须有依托之物,这个依托之物就是气。或者说气是心的载体,“气为心马,心乘气行”。这是西藏密宗新旧各派的共识。
5、四重缘起。这是龙树菩萨所传,阿底峡尊者在其所著的《中观口诀》所讲,且主要为宁玛派所继承。宁玛派的四重缘起是指业因缘起、相依缘起、相对缘起、相碍缘起。这里的四重缘起是从无上瑜伽观修的视角立论的。业因缘起是指以业为因,且以诸缘和合而生一切法。任何事物依因缘和合而成被称为“业因有”。但是,这个“有”又是名言概念所立之有,简称名言有,不是自性之有。
相依缘起是一切事物皆为心识而变现,心识也依所变现的外境而起分别,心识与外境因此成为相依而有之关系。这是讲内在的心识与外在之境的生起,或者说心识依对境而起功用,对境以心识而成显现,二者是同时而不异的关系。相依有否定业因有。
相对缘起是指不同时而离异,是以相对缘起而说诸法无自性,但如来藏真实有而不空,同时否定相依有。相对缘起之“相对”是指如来藏(心性本净)和阿赖耶识(客尘所染)的相对。《入楞严经》中说佛内自证的智境不可思议,不能用名言概念表达之,唯有凭籍识境才能显现。识境的如来藏即阿赖耶识是杂染的,而圣境之如来藏是清净无染的,所以通过修行实证离杂染而入清净的如来藏之境。
相碍缘起又称甚深缘起,指众生由于无知,落入自身六根和时空中不能融圆而相碍,或者说世间的一切法受到长宽高三维空间的限制,由此产生的事物就是相对有,从而使超越世间事物的四维空间的四维受到了相碍,无法在世俗世间中得到显现。大圆满相碍缘起就是探索如何超越阻碍和限制而使其显现出来。从修习的视角讲,就是修习“无碍有碍加行”(这是见道上行人的修证),即证知六根和时空相碍之理,一切法皆任运而成“相碍有”。但是,不仅仅如此,菩萨的修行要上进到离碍之边际,而成为无碍,入无分别相、离思维的圆通的境界。宁玛派大圆满就是通过修行而达到离四重缘起而成无碍和无住的极致境界。
这四重缘起都有一个缘起而有的共同性。业因缘起是世间事物依因缘和合的缘起而有,即“业因有”;相依缘起是世俗一切法和心识相互为缘而有,即世俗法为心识所变现而有,心识也依所变现的外境而起分别;相对缘起就是如来藏(心性本净)和阿赖耶识(客尘所染)的相对,因此如来藏智境依缘于阿赖耶识的识境方能显现出来,在修行中也是离杂染阿赖耶识才能入清净如来藏之境;相碍缘起也就是指通过修行破除世间法的限制而离思维,进入无分别相的圆融无碍的胜义如来藏之圣境,即进入胜义境界就是以破除世间法为缘而起。
四重缘起的修证之间是一种递进或超越的关系,即修业因缘起是为了对治愚夫的一切法为实有的观念;修相依缘起是对治业因缘起的“业因有”之分别相;相对缘起是为了破除相依缘起的“真如分别相”,即否定相依有;而相碍缘起则是否定相对有,进而对前三种缘起的更高阶段的超越,通过实证得知相碍,进而达到圆通无碍之圣境。
除宁玛派之外,格鲁派宗喀巴大师在《根本中论释·正理大海》中也讲业因缘起、相依缘起、相对缘起。只不过他没有讲相碍缘起,可能是由于宗喀巴大师考虑到相碍缘起不是他的此书所论的范围,并且不是像宁玛派那样是主要从观修上而设,主要是从义理上而论。
二、
纵观上述藏传佛教各种缘起的内涵和缘起的种类的学理,不难看出它揭示的是宇宙万物生成和发展,简称为宇宙的生成。因此缘起论具有重要的宇宙生成论的哲学意义,它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宇宙万物生成的普遍性。释迦讲:“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此偈中的“此”即是“因缘”,“彼”是指一切法。可见,此偈的意思是指因缘生而事物成,因缘灭而事物亡。《杂阿含经》卷第二讲:“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此处的“集”即是生之意,“灭”即灭亡之意。这就是说,世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产生和灭亡均是由因缘所决定的。一切众生的心性也是缘生之物。藏传佛教宗喀巴大师讲:“从来没有一样事物,不是依缘存在之物”。这是宗喀巴对缘起普遍性的经典而确切地表达。
责任编辑:泽恩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