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国学 长心眼:赵国长平之败与外交有关

      读国学 长心眼

 

  王龁因伐赵。赵军战数不胜……赵王与楼昌、虞卿谋,楼昌请发重使为媾。虞卿曰:“今制媾者在秦,秦必欲破王之军矣,虽往请媾,秦将不听。不如发使以重宝附楚、魏,楚、魏受之,则秦疑天下之合从,媾乃可成也。”王不听。

 

  《资治通鉴》卷五

 

  大家都知道“纸上谈兵”这个成语,而与这个成语相关联的是长平之战。此战以数十万赵国士兵被坑杀而结局,如要追究责任,主要责任人就是“纸上谈兵”的主角——赵括。

 

  然而,战争从来就是和外交、政治、经济等紧紧地捆在一起的,赵国任命理论派军人赵括为主帅,固然是一个大错误,但在此前,赵王就在外交方面下了一着臭棋。

 

  公元前262年,秦国左庶长王龁攻陷韩的上党,上党军民紧急向赵转移。赵国要和秦国争夺战略空间,于是派老将廉颇带兵驻守长平,安置上党难民。

 

  王龁借追逐上党难民的机会,将战火引向赵国,几次击败赵国。赵国君臣召开紧急会议,大臣楼昌提议派使者向秦国求和,请媾就是请和。虞卿却提出相反的建议:“请和的主动权在秦国手里,然而秦国并没有停战的诚意,他们铁了心要在军事上打垮我们,我们如果主动去求和,秦国肯定不会理睬我们。我们不如拿出金银财宝去依附楚国、魏国,楚魏两国如果接受,秦就会怀疑我们达成合纵的协议,害怕我们联合,此时再向秦国求和,就能达成目标。”

 

  虞卿认为,所谓求和,应该是联合弱者,逼着强者坐下来和谈,背后有盟友撑腰,至少能把握部分主动权。而如果直接向强者求和,这种求就是哀求和乞求。一则因为主动权完全掌握在敌人手里,既然连主动权都完全掌握了,还有和谈的必要吗?二则绕开盟友与敌人谈判,会导致盟友们置身事外,觉得没有必要帮你,更何况还无利可图。

 

  可惜赵王没有听从虞卿的建议,而是直接向秦求和。这一着臭棋导致在长平之战中,当赵括军队被围困时,诸侯国无一施以援手,看着赵军被困死、被歼灭。

 

  单方面向强者求和,其实就是孤立自己。

责任编辑:八宝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