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文联二十余位艺术家来蚌采风

      昨天下午虽然寒意逼人,但怀远县常坟村却分外热闹,省文联主席季宇带队,20余位文学创作、舞蹈、音乐、摄影、美术等艺术界别的省内知名艺术家来到这里开展采风活动。市政协副主席薛惠祥和市文联十余位艺术家参加活动。

      广场上,花鼓灯培训中心孩子们的灵巧的舞姿吸引了省市摄影家们的“长枪短炮”。农家小院里,花鼓灯民间老艺人与省舞协专家们一起舞蹈,配合默契。村头,省作协作家们也马不停蹄走街串户,寻访新农村变化的足迹。省文联主席季宇表示,常坟村只是这次来蚌采风的第一站,未来3至5天时间,采风团还将深入蚌埠市其他村镇,“这几年蚌埠变化非常大,这里的题材很丰富,关键要善于发现。”

      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采风艺术家们都带着创作计划而来。季宇告诉记者:“采风不能走马观花,创作也不能闭门造车。要真正从人民中、生活中汲取养分,获取素材,创作出有血有肉有筋骨的作品。”活动中,艺术家们将以蚌埠城市发展变化、花鼓灯艺术传承和花鼓灯艺人的故事等内容为题材背景,分别以剧本、文学作品、舞蹈剧等艺术形式予以展现。

      说到采风创作,省作协副主席潘小平近一个月时间已经五次来到蚌埠,和村里人拉起家常来丝毫不陌生。“蚌埠城市建设、工业发展、农民生活很多方面的变化给我印象深刻。几次来这儿采风,我的剧本创作大纲已经成型,就是以淮河大河湾一带为故事原型,展现新时代农民生活变化。”

      省舞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邓晓焰的心中也有一个基本成型的题材,要以舞蹈剧形式展现蚌埠花鼓灯50年变迁。在和花鼓灯老艺人常谦德、杨再秀、常焕仓共舞一曲之后,他由衷感慨:“老艺人的舞蹈是烙在心里的,由心而发,随心所欲。花鼓灯是生活的艺术,比如拔泥步、簸箕步,这些就是百姓生活。要展现花鼓灯原始生态和时代风貌,这里到处是鲜活的例子。我们就是要汲取这种最朴实的情感生成的元素指导创作。”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