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丁承运:古琴艺术衰落缘于文字霸权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讲座过程中,丁承运演奏了刚柔并济、磅礴缠绵的名曲《梅花三弄》白晓楠摄

      近日,古琴艺术家丁承运走上荆楚讲坛,前往新洲讲座,主题是《古琴书法与人生修养》。他表示,琴在我国古代文人中一度居爱好之首,其地位衰落与人们对文字的过度追求有很大关系。

      丁承运是武汉音乐学院教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说,在远古时期,舜用象征夔龙的五弦琴与上天沟通,祈求风调雨顺。到了两汉魏晋,古琴教化功能逐渐发展为艺术审美,蔡邕的“五弄”和嵇康的《琴赋》、《广陵散》成为千古名曲。到唐宋,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散文“八大家”,几乎个个是抚琴高手。

      丁承运说,琴一直是主流经典乐器,对文人士大夫来说,会弹琴是人生必备技巧。但古琴艺术为什么会日渐衰落,而书画却保持了长盛不衰的势头?丁承运分析原因认为,在我国文化发展过程中,文字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科举取士的指挥棒是首要因素。人们对文字的追求既掺杂了世俗功利心,又掺杂了“立德、立功、立言”的深刻欲望。“文字的霸权,背后反映的是制度设计的强力导向。”丁承运说。

      讲座由省社科联主办,新洲广播电视中心和周南文化沙龙承办。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