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兴寺

  法兴寺(第三批国保)

  时代:唐、宋

  地址:长子县东南15公里的慈林山

  始建于后凉神鼎元年(401年),初名慈林寺,唐上元元年(760年)改名广德寺,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年)始称法兴寺,宋、元、明、清历代屡有修葺。

  寺坐北朝南,现存平面布局为唐代特征,经楼、佛塔在殿之前部,中轴线依次布列山门、舍利塔、圆觉殿和菩萨殿,两厢为关公殿、伽兰殿和碑廊。寺内现存石塔6座,均为唐代遗构,其中舍利塔、燃灯塔形制特殊,雕镌细致,反映了唐代石雕艺术的发展水平。

  舍利塔,又称石殿,通体用砂石板构造。平面呈回字正方形,每边长8.8米,安拱形石板门,重檐楼阁式,塔檐叠出三层,内部构成四方藻井,上面四坡施檩椽,斗栱支檐,脊吻皆备,四角攒尖宝珠顶。下层内槽可绕行一周,四壁壁画,人物形象端庄,服装色彩深沉。整个外形似塔非塔,似殿非殿。是我国现存唐代古塔中的孤例。

  燃灯塔通高2.26米,平面呈八角形,基座两层,下层基座叠涩束腰式,底盘周围雕跑兽,壸门内雕伎乐天八个。隔柱上刻有“唐大历八年清信士董希……于此寺敬造长明灯台一所”。

  圆觉殿为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重建。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台基高0.9米,石质檐柱,方形抹楞,柱面阴刻缠枝花纹。柱头置普柏枋,斗栱仅施柱头铺作,为六铺作单抄双下昂,批竹式。殿内梁架结构为六椽栿通达前后檐。殿前檐明间辟板门,石质门上槛刻建造题记,次间为直棂窗。殿内宽大的佛坛上现存彩塑19尊,其中十二圆觉菩萨像,造型俊美,工艺极精,为宋代彩塑佳品。

  法兴寺现存自唐迄清碑刻17通,记载了寺史沿革和建制情况。寺内唐塔、宋代建筑和彩塑荟萃,是研究古代建筑、石刻、雕塑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源。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