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古城墙
寿县古城墙位于寿县城关镇,为南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年)建康都统许俊重筑,外包砖石墙皮。700多年来,古城墙曾迭遭战争和洪水的破坏,历代均有修整,是国内现存比较完整的七大古城墙之一。
古城墙平面略呈方形,有东、南、西、北四门,东宾阳门,西定湖门,南通淝门,北靖淮门。四门外皆有护城瓮城。内外门洞均为砖石券顶结构。除南门外,东北西3门的瓮城门均与城门不在同一中轴线。西瓮城门朝北,北瓮城门朝西,均与所在城门在平面上呈90度直角,而东瓮城门与城门平行错置4米。这种巧妙设置是基于军事防御上的考虑:即敌军突破瓮城后,需改变方向才能攻击城门,有利于城上守军防守反击。还有更重要的作用在于防洪,即当洪峰冲破外门进入瓮城后,势必因两门位置的交角改变其冲击方向,水向由直线的惯性冲击转为瓮城涡流,大大减轻了城门的压力。现存东、北两瓮城。
古城东、南两面有护城濠,北依淝水,西连城西湖,四隅有河,东北、西北隅各设水涵一处。城垣保存完整,周长6650.8米。垛墙之下墙体高7.7米,底宽18—22米,顶宽4—10米。墙体以土夯筑,外侧贴砖,外壁下部用条石砌筑2米高的墙基。垛口已失,下部间隔2.8米设长方形壶门状射洞,城墙砖石之间用糯米汁拌石灰等物弥合,非常牢固。
据《寿州志》载,城墙原有“角楼八座,警铺五十五所”。现仅存1处马面,3处敌台。马面位于城西北拐角处,俗称“地楼”。马面凸出城外部分长2米、宽5米,高与城墙齐平,中空有石级递下,三面有射洞。有3座敌台,一处在东门南160米,凸出城外廓,长3.5米,宽15.5米;一处在南门东500米,外凸2.5米,宽5米。城外设有泊岸即护城石堤,石堤为明嘉靖七年(1538年)御史杨瞻创建。堤高3—5米、宽10米,一边紧贴城墙外壁,另一边滨临护城河,皆以条石垒砌。
两处涵洞实为水关,分别位于城东北、西北隅。涵洞始建年代失考,明清均有修葺。今东西涵壁有“崇墉障流”、 “金汤巩固”石刻,皆为光绪时期重修时所题。两涵形制大体相同。其一端连通城内河渠,另一端伸出城外,经过城墙。涵周围起筑与城墙等高的砖石结构月坎,坎内可拾级而下,外壁围护厚实的堤坡。涵沟上封石板,设闸5道。城涵月坎的设置,在军事上可防止敌兵从水道匿进偷袭,在城市水系上又具有重要的防水功能。人们可随时进坎启闭闸门,控流自如,既可避免内河积水的吞噬,又能消除外水倒灌的隐患。
寿县古城墙除防御抗敌外,还是防洪的坚固大堤。1954年和1991年淮河泛滥,古城周围一片汪洋,而城内则安然无恙。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