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铭传旧居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刘铭传旧居,俗称刘老圩,位于肥西县大潜山西北麓约2公里处,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是刘铭传在北方剿捻后兴建的淮军将领庄园之一。

 

      刘铭传旧居平面呈南北长东西略短的矩形状,金河环绕而过,三面环山,占地百余亩。圩内南部为生活居住区,北部水堰中有大小两座小岛,圩四周有条宽约10—15米的护圩壕沟。外濠内东南东北各有一座大吊桥,两吊桥处均有两层门楼各7间;进门楼后是内濠,又有三座吊桥、三座门楼。濠内侧砌有石围墙,围墙转角处筑有碉楼,有房屋建筑约300间。

 

      建筑正大厅为三进,每进13间,头进与二进天井院内是回廊包厢,第三进为两层堂楼;正厅面对连接外濠的月牙塘,月牙塘为两角尖内弦为长方形的荷花池,池中有长方形花圃,四周雕刻石栏杆,两边有石桥相连。正厅西南角是西洋楼,三间两层,为藏书楼。正厅北面为钢叉楼,五间两层,此楼有“压邪镇圩”之意。钢叉楼后建有“盘亭”,亭内原存放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虢季子白盘。建筑均为排山排柱,雕梁画栋。1950年部队进驻刘老圩后,对圩内大部分建筑进行了改建或新建,原有建筑仅存三幢(17间),改造后旧房三幢(12间),自然环境依旧。

 

      刘铭传,字省三,清道光十六年七月二十七日(1836年9月7日)生。同治元年(1862年)李鸿章募准军,刘铭传率练勇至上海,号“铭字营”,与太平军作战,屡战升为副将。

 

      清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清廷急召刘铭传进京,遂赴台抗法。在刘铭传领导下,历经10个月,取得了抗法保台战斗的胜利。光绪十一年(1885年)台湾建省,刘铭传出任第一任台湾巡抚。他在台湾推行“办防、清赋、抚番”几项“急务”,实现全台政令的统一。刘铭传在台期间,为台湾的开发和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为台湾近代化奠定了基础,被称为“台湾近代之父”。

 

      刘老圩是刘铭传现存的唯一旧居,规模庞大,建筑整体以清末官宦乡间庄园风格为主,集防御、生活、休闲为一体,充分体现了这一时期的庄园建筑风格,在江淮地区极具代表性。刘铭传在光绪十七年(1891年)因病从台湾离任后,返回故乡休养就住在这里。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