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融学角度看艺术品投资

  房地产在中国是一种资产,但是在国外大多数国家,房地产是一个消费品。在中国市场中,艺术品已经成为投资者保值、增值的工具,国外却并非如此。中国投资者更多关注其财务收益,这让艺术品在中国也成为一种资产。本文将从经济金融学的角度来看艺术品市场,使投资者了解中国艺术品投资的特点与风险。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资金流入引爆金融创新

 

  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快速发展,艺术品行业出现了几个明显变化,总结来说共有四个特点。

 

  全民收藏

 

  中国艺术品市场与海外艺术品市场的区别较大。首先体现在近些年来,富人们竞相拍得高端的艺术品——国内有华谊兄弟(300027,股吧)的王中军、万达集团的王健林、新理益集团的刘益谦等资本大鳄们。

 

  他们在境内外市场拍下大量的高端艺术品,屡次将拍卖价格推上创记录的高价,这些新闻就像娱乐新闻一样吸引全民的眼球。从全球来说,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全民关注艺术品收藏——资本大鳄们创造的高价拍品可能成为一条重要的新闻,得到非常高的关注度。

 

  其次,大众群体对艺术品收藏热情也非常高涨。可以发现,中央和各个地方电视台都有各类鉴宝等收藏类节目。这类节目广受欢迎,一方面收藏类节目会科普一些文化或艺术品知识;另一方面节目本身也会给艺术品估值。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投资者一旦投资艺术品,普遍会带着“一夜暴富”的心态与梦想。比如,电视台一旦拍摄艺术品投资节目,诸如细说文玩核桃、传统玉石等,在拉动收视率的同时,这些被提及的艺术品题材也会进一步“火热”起来。大众群体通过电视节目除了学习到收藏知识外,也很关注未来是否能够升值。

 

  据相关媒体估计,中国收藏的人群可以以“千万计”,实际数量应该与中国股民的数量不相上下。虽然他们不一定去拍卖行买书画,但可能会去买块玉或者文玩核桃、沉香手串、文房四宝亦或是投资古典家具等,这些品类的普及率相当高。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