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荡在宋代黑釉茶盏中的木叶
吉州窑黑地白梅纹碗
吉州窑黑釉木叶盏
在宋代的陶瓷窑中,有两个著名的窑口,它们以烧制黑釉茶盏(碗)而闻名于世。这就是福建的建阳窑和江西的吉州窑。其中,吉州窑以创烧了剪纸贴花及木叶纹黑釉茶盏而鹤立瓷坛。
木叶纹茶盏创烧于江西宋代吉州窑。吉州窑,创烧于晚唐,发展于北宋,极盛于南宋,停烧于元末明初。地处赣江中游,在绵延数十公里的赣江两岸,形成了以永和窑、彭家窑、临江窑为中心的古吉州窑系。
在古吉州窑漫长的制瓷历史中,能工巧匠们博采众长、学南仿北,成功地烧制出了青瓷、青白瓷、彩瓷、黑瓷、绿釉瓷和雕塑瓷,品种几乎涵盖了人民日常生活用瓷的各个方面,如碗、盘、盆、缸、罐、杯、钵、瓶、壶、碟、玩具等等。而在烧瓷技术中,他们不仅高质量地吸收了福建建阳窑的釉斑技术、磁州窑的剔花技术、定窑的覆烧技术和景德镇窑的青白釉技术等,更天才般地创烧出了剪纸贴花、木叶纹的装饰工艺。它们具有“釉色千变万化、胎质似陶非陶”的鲜明特色。其中,木叶纹黑釉茶盏便是一绝。
制作木叶纹黑釉茶盏要将天然树叶用水浸泡,除去叶肉后保存叶茎和叶脉,然后贴在已施黑釉的器物内,再施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成。所用树叶多为叶脉清淅、叶形肥大的桑树、柚子树或乌柏子树的叶片,成品的艺术效果明显。
古吉州窑陶瓷艺术家们,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料,凭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以民窑特有的、毫无束缚的艺术手法烧制出大量价廉物美、工艺精湛、极富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陶瓷,借助便利的水运交通条件,将自己的智慧成果流淌至从宫廷到民间的大江南北。剪纸贴花及木叶纹黑釉茶盏更是其中享誉当代、流芳千古的精品。
木叶纹多装饰在口大足小、敞口浅腹形的斗笠黑釉茶盏中。金黄或紫褐色的木叶,印在漆黑的茶盏上,略注清水,在直观中,有如一片天然茶叶飘荡在黑色的茶汤中,亲切悦目;在观赏中,宛若夕阳下飘荡于遥远水域中的一叶小舟,意境深远;在静思中,又恰如镶嵌在浩瀚夜空中的半轮明月,宁静而素雅。这在极大程度上吻合了两宋王朝偃武重文的政治氛围和淡泊宁静的审美取向。
其简单平凡而明丽华贵的工艺效果,给人以古朴而超俗的感觉及平和而深邃、简洁而柔美的灵感,让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用这类意蕴隽永的茶盏呼朋品茗、引友斗茶,自然别有一股浓厚的文化气息和生活乐趣。
不管木叶纹装饰是来源于落叶无意的自然启迪,还是出自于剪纸贴花工艺的联想,不容置疑,是古吉州窑的窑工们独具匠心创造了一种天趣和诗意完美结合的陶瓷艺术精华;是他们追求天然纹饰和人为装饰的完美结合的努力及成功,让世代的人们通过黑釉衬托出来的木叶的丝丝茎脉,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智慧的神奇;他们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独创工艺客观上给历代世人留下了无可替代的美好享受。
可以说,木叶纹装饰是古吉州窑的陶瓷艺术家们智慧的结晶,是古吉州窑的骄傲。这一杰出的工艺让平凡的木叶借助于黑釉茶盏得以永生,成为惟一经火而不“灭”的神奇木叶,同时让承载着木叶的普通黑釉茶盏得以誉满天下。它们相得益彰、共生共荣,成为中国古代灿烂瓷苑中夺目的黑色玫瑰。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