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珍稀林木亟待保护 出台黄花梨鉴定标准

南国有佳木。花梨、沉香自不待言,最近海南省内甚至出台了黄花梨的鉴定标准。 清代时,记载海南岛著名树木最多不过82种。而目前已发现的木本植物达4200多种,其中乔灌木1400多种,800种经济价值较高,列为国家重点的特有与珍稀树木有20余种,被列为国家特一类的有坡垒、子京、母生、花梨与野荔枝5种商品材…

  南国有佳木。花梨、沉香自不待言,最近海南省内甚至出台了黄花梨的鉴定标准。

 

  清代时,记载海南岛著名树木最多不过82种。而目前已发现的木本植物达4200多种,其中乔灌木1400多种,800种经济价值较高,列为国家重点的特有与珍稀树木有20余种,被列为国家特一类的有坡垒、子京、母生、花梨与野荔枝5种商品材。

 

  海南岛珍稀林木享有千百年盛名,然而,历史上,皇木采办、筑城造船、掠夺开发、战略物资、高档家具,以及海南香等特殊需求,使得这座木材宝库喜忧交加。

 

  “材质坚韧、色泽鲜艳、经久不腐、永不变形、芳香细密……”从古至今,人们均如此评价海南佳木,并将海南岛出产的最好木材统一称之为“海南木”、“海南文木”。

 

  提到海南木材,就不得不说海南的森林。历史上海南岛几乎为热带天然林所覆盖,森林资源极为丰富。正因为孤悬海外,气候特殊,高温多雨,树木生长期长,地质地形土壤甚至台风等因素,造就了其良木质地坚硬、纹理细密、耐腐力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海南好木

 

  海南为离地,众香之大都

 

  省林科所林业工程师杨黎旭记得几年前曾经为公安做过一次木材鉴定。那是本岛一西部市县某大族祠堂欲拆重建,子孙后代就屋子里的木头用料保留使用还是卖掉,分作两派。主张出售派认为这些都是古老的花梨木,可以卖出好价钱,另一派坚决不同意,最终大打出手。

 

  由于祠堂年代久远,木头用料究竟是不是海南黄花梨,办案人员无法断定,便切了一小块送给杨黎旭鉴定。杨黎旭乍一看也看不出名堂,但用力一拭擦,顿时散发出典型的海南黄花梨香,立刻有了结论。木头数百年后还能保持原始特性,这让杨黎旭唏嘘不已。

 

  海南生态省建设的首倡者颜家安认为海南林木的特征有三。一是坚韧耐腐。民国《调查琼崖实业报告书》记载“本岛孤悬海中,风威盛烈,故所产树木抵 抗力最为强大,质理坚细,为他处所无,耐久之性,亦基足矣”。书中举例,桄榔木“内腐而外坚如铁”,子京“不受刀斧”,坡垒“人地久,不朽,为材木之 冠”。二是香。《崖州志》记载“海南多阳,一木五香”,如花梨、香楠、荔枝等有百年不灭之香。三是有文采。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列专章 介绍,海南文木有花榈、乌木、鸡翅木、苏方木、虎翅木、铁索木、香楠、相思木、铁力木、紫荆木、飞云木、秋风木、胭脂木、梌、橼木、槌子木、水椰、栌、金 丝垒、石梓、吐珠木等,“海南五指之山,为文木渊薮,众香之大都,其地为离,诸植物皆离之木,故多文,又离香而坎臭,故诸木多香……”

 

  八卦中,离指南方,坎是北方。海南木头为何多香,古时候竟然以“离香而坎臭”几个字就含糊过去了。

 

  “香洲在朱崖郡,洲中出诸异香”“欲求名材香块者,必于海之南焉”,但到20世纪下半叶,特别是到20世纪八十年代后,昔日名噪一时的海南香业已告罄,如今绝大部分为人工栽培。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