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明代玉雕童子 探宋代婴戏图案

  婴戏童子是宋元以来常见的古代玉器造型,这种婴戏童子造型最早由佛教题材“磨喝乐”演变而来,是当时“七夕节”人们用以表达祈求多子多福、子孙兴旺之意。由于“磨喝乐”所表现出的是一个持荷婴儿的可爱形象,所以这一形象也为当时幼儿所模仿游戏,如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描述有“七夕前三五日……小儿须买新荷叶执之,盖效颦磨喝乐,儿童辈特地新妆,竞夸鲜丽。”

  中国古代玉器发展进入两宋时期,逐渐由帝王贵族专享进入到民间大众的收藏消费之中。民间玉器收藏风气的兴起,使得带有浓厚民俗喜庆意味的婴戏图案造型自宋代产生伊始便被人们所接受并喜爱,而且直到明清两朝仍是玉雕主要题材之一。本文所要介绍的就是一件江苏常州金坛博物馆馆藏的明代玉雕童子。

  玉雕童子长约3厘米,高约1.5厘米,重11.5克,玉质温润,为典型的和田白玉,玉工以细腻的工艺琢磨出一个身型饱满蜷腿俯卧的持荷叶童子形象。童子两侧各梳一发髻(总角),手腕各戴有一镯子,双手持一荷叶驮于背上,人物面目刻画清晰且笑脸盈盈极为传神,臂弯处有一孔用以穿戴或作以坠饰。该玉佩虽然体积微小,但造型精巧整体充满生机活力。明代琢玉工艺上承宋元,“但较元代细腻,绘画情趣浓厚”,这件玉雕童子正可堪称是明代玉器中的一件小精品。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