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币收藏:警惕伪钱坑爹

  珍稀古钱币近年来备受收藏爱好者的喜爱,因而也导致了一些人造的“伪钱”充斥市场,那么,该如何避免在古钱币收藏时“中枪”呢?

  观锈色古钱币表面上的锈是自然生成的,锈色鲜润自然,锈质坚硬牢固,不易剔除。伪币锈色则是鲜艳而疏松,用硬物一刮,极易剥落。另外,真币由于传世久 远,其表面会生成一种坚硬的黑褐色或古铜色,行话谓之“传世古”。而伪币则是通过火烧、冷却、放入盐酸中腐蚀月余捞出,此法做出的伪币色泽浅淡,轻浮不 牢,手指搓擦便会掉色。

  看铜质先秦时期的货币为青铜铸制,其色青白;明代以后多用黄铜铸钱,其色紫红。因此,掌握钱币铜质的朝代特征,也是古 钱辨伪的重要证据之一。一些身价不菲的稀珍古币,往往被造假者钻空子,如咸丰宝陕当千大钱,乃红铜铸制,若见到紫铜此币,即可断定为伪币;浙江大钱绝大部 分用青铜铸制,所以见到黄铜铸的币,即可断为伪币。

  听声音真币因年代久远,铸币时的“火气”已消失,所以两钱相击,没有转音;伪币因是新铸的,因此敲击时会发出尖脆、响亮的声音,且有转音。通俗点说,声音发钝的,大多为真币;声音发脆的,大多是伪币。如果把古币扔在硬石板上,这种辨别效果会更加明显。

  嗅其味真币的“火气”消失殆尽,因此闻上去没有任何味道,个别铁币稍稍会有些铁锈味;伪币则因“出生”不久,闻之异味多多:用火烧、烟熏之法作旧的,则 有特殊的火气和烟味;作假锈的伪币,会散发出浓重的酸味。近年来,伪币的“制古”、“作旧”方法层出不穷:翻铸法、蜡浇法、改制伪造法等,不一而何足,因 此有些伪币闻上去还会有松香味、草木灰味、胶水味、油漆味等种种异味。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