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大展国宝的命运之路:流散与回归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武英殿《清明上河图》排队现场

 

  十年未展出的《清明上河图》,本就能引起一场观展的腥风血雨,再搭配上百件宋元明清精品古代书画;不仅如此,再看展览同期出版发售的配图版《石渠宝 笈》,定价高达6万元人民币,真是让人趋势若骛却又叹为观止。可见,这场为期两个月的“石渠宝笈特展”,从计划之初就会引爆京城公众和收藏界的共同狂欢。 虽然故宫博物院一直在倡导九十周年庆典期间不举办大型庆典活动,但这场展览无疑就是故宫献给九十周年最完美的策划!

 

  欣慰背后的些许无奈

 

  故宫博物院书画部主任曾君所带领的工作团队,成为这次“石渠宝笈特展”中最忙碌的一拨人,但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种忙碌是从展览最初的策划、布置、开幕、论坛一直持续到展览开幕之后的每一天。

 

  作为此次展览的主要负责人,曾君近期的所有时间已经完全被安排在了“石渠宝笈”中,从8月底展览还未布置完成她就开始担任导览人与讲解人,到如今,她已 经不记得自己讲了多少遍石渠宝笈的策划过程,也不记得做了多少次导览人。当雅昌艺术网记者跟她聊起采访事宜时,声音已经沙哑的曾君跟记者讲述了一遍自己未 来一周已经排得满满当当的工作,还需要担心的是展厅里的排队情况:“武英殿每日观众参观上线是3000多人次,但主厅要人数需要控制在200人之内,但是 观众买了票我们不能不让看完呀,所以最近这些天都是晚上8点以后才能送走客人,最晚的一天我记得是11点多了。”书画部的张震和田艺珉,分别担任了此次武 英殿和延禧宫的策划人,他们也同样忙碌着不间断的讲解、导览、讨论、接受访问。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当展期已经过去三分之一,雅昌艺术网记者再次跟各位展览主创者们讨论这场展览的火爆,他们却总会在访谈之外的闲聊中流露出些许无奈。这种无奈来源于他们精心为观众准备了一场艺术盛宴,但大部分观众的心思依然还徘徊在《清明上河图》。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