锔瓷:残缺美的升华(图)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自然就有锔瓷这个修复瓷器的行当,歇后语“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讲的就是这个。
锔瓷手艺历史悠久,起初于何时已无法考证,最早的可考资料就是宋朝的《清明上河图》。这门手艺,上了年纪的人应该还有印象,但是年轻人可能都没有见过。
杭州钱塘江畔,年轻女匠人冯洁在自己的工作室里,慢慢重拾这门即将失传的技艺。
两年前,冯洁还是一位爱画画、爱服装设计的都市白领。在一次同学聚会上,她偶然见到一件锔瓷作品,立刻被其残缺美的魅力折服,由此开始了自己的锔瓷生涯。
“锔瓷就是把破碎的瓷器,通过铜、铁等材质,再次让它修复,从而达到使用上的恢复和审美上的提高。”这句话说说简单,要实实在在的掌握,冯洁可是花费了不少时间去学习和练习。
锔瓷第一步就是找碴、对缝,将破碎的瓷器还原出来。这个步骤有点像拼图,只不过升级成了3D立体版。
在定好锔钉的位置之后,就是用金刚钻打孔了。打孔也是对锔瓷人的一大考验,每件瓷器的厚度、硬度都不相同,这打孔的分寸,全靠经验的积累,既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深了,容易打穿瓷器,浅了,锔钉就不牢固了。
为了更好地了解各个年代、窑口的瓷器特点,冯洁果断辞去了原本薪酬不低的白领工作,应聘进了一家博物馆上班,为的就是有更多机会和瓷器接触。
锔钉分为金钉、铜钉、花钉等,样子有点像现在的订书钉。锔钉的韧性和制作锔钉的水平,也决定着锔补器皿的使用寿命。敲入锔钉之后,还要用鸡蛋清和瓷粉调和补漏,防止瓷器漏水,这样完整的锔瓷才算完成。
相传古时候那些走街串巷的锔瓷匠,完工之后总会向主人家要一碗水喝。主人家拿来茶壶,匠人就用刚刚修补的碗接水,还要拿在手中聊会天。过一会儿,手中的瓷碗滴水不漏,主人自然笑呵呵地递上工钱。
在冯洁的工作台上,摆着一个锔过的印泥盒,这是她的第一件作品,也承载了她对亲人的思念。“这是爷爷传给父亲的,不小心弄碎了。锔好后,父亲传给了我。祖孙三人因这件器物连成了一脉,我很开心。”
“惜瓷惜福,把某种情感延续下去。”很多客人来找冯洁修东西,都是因为这件器物承载了一份深厚的感情。
入行两年,还为此换了工作,冯洁说,她很享受现在的生活状态。“我很愿意做一位专业的匠人,以此为生,以它为乐。不舍得丢弃它,我要让锔瓷重新活起来。”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