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贡木行情看涨 解读背后的历史渊源

  小叶紫檀 皇族贵胄专属品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檀香紫檀

 

  拉丁名:Pterocarpus santalinus L.F.

 

  英文名:Red Sandalwood,Red Sanders

 

  科属:豆科紫檀属紫檀木类

 

  俗称:紫檀、小叶紫檀、金星金丝紫檀、牛毛纹紫檀

 

  产地:印度南部

 

  早在两晋时期,紫檀就在古籍中出现,在唐代的《唐本草》、明代的《大明一统志》、《本草纲目》都有关于紫檀的记载。最初,人们将紫檀当做香料使用,直到唐代,才以木制品用材出现在宫廷用器中。

 

  紫檀大多产于亚洲热带地区,如印度,历史记载在我国云南、两广等地亦曾有少量出产。紫檀生长期极其缓慢,我国自古认为紫檀是最名贵的木材,在民间有着“一两紫檀三两银”、“一寸紫檀一寸金”的说法。由于紫檀过于名贵,如今流传下来的紫檀器物数量要少于黄花梨。倘若是大型器物,因为材料难得,更是视同珠璧。

 

  紫檀乃至所有的硬木家具真正登上历史舞台,是在明代的万历年间开放海禁、来自东南亚的高档木材进入我国之后。“康雍乾”盛世的出现,对外贸易日渐频繁,使得南洋地区的优质木材源源不断地流入境内,给清代家具的制作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同时,清初手工艺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和统治者的推崇,对紫檀家具的发展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紫檀因为静穆古雅的气质成为王室贵族钟爱的材料。名佳红木董事长张正基告诉记者:“如果说黄花梨代表的是士大夫阶级的喜爱,那么紫檀代表的则是真正的皇族审美观念。”

 

  清代乾隆年间对紫檀木的使用格外推崇。据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周京南考证,他根据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记载,统计出乾隆时期内务府造办处购进的紫檀木总数量是700505斤,而从乾隆元年开始至乾隆六十年里,内务府造办处共用去紫檀木501949斤。可以看出,整个乾隆一朝,宫廷紫檀木的购进及使用数量是相当巨大的。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