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竹雕名家的核雕探索

周桂新,最早是作为东阳竹雕名家被人们所认识的。不过,目前周桂新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的核雕作品。不同于其他核雕艺人那样一直都是以核雕为业,在周桂新的从艺经历中,一开始先是学习木雕,然后又接触了竹雕,最后才从事的核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周桂新和他的核雕作品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白頔)周桂新,最早是作为东阳竹雕名家被人们所认识的。不过,目前周桂新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的核雕作品。不同于其他核雕艺人那样一直都是以核雕为业,在周桂新的从艺经历中,一开始先是学习木雕,然后又接触了竹雕,最后才从事的核雕。在近期举办的“和善杯”全国核雕名家名作精品展上,中国文物网记者对周桂新进行了采访,他也向我们讲述了之所以会选择从事核雕的原因,以及对于核雕制作的一些看法。

       据周桂新回忆,当初之所以会选择从事核雕,主要还是看到了核雕市场的火热行情。他告诉记者,他受客户之托所做的第一件核雕作品就得到了好评,而等到他做出第二件核雕作品时,就被客户以800元的价格买走了。刚开始制作核雕,就能够卖出这样的价格,周桂新不仅感到非常高兴,而且也从中真切地体会到了核雕市场的热度和发展前景。

       在正式决定跨入核雕界以后,周桂新首先想到的就是去亲自考察一下当时的核雕市场。不看不知道,一看他才发现核雕市场上的价格差异十分悬殊,高的能达到上千、甚至上万元,低的却只能卖到几十元。由此,他对核雕市场的残酷性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同时也意识到如果不能在核雕技艺上有所创新和突破,那么他所创作的核雕作品,最终也很可能会被市场所抛弃。

       于是,为了能够让自己的核雕作品在整个市场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周桂新也逐渐明确了自己的核雕艺术特色——“创新”。在遵循传统的前提下,他不断尝试着将东阳平面浮雕技法融入到核雕之中。在采访过程中,周桂新还告诉记者,现在传统的核雕一般多表现为一枚雕刻一个人物或者事物,而他则会尝试着把多个人物和风景集中于一枚橄榄核上,这样不仅提高了核雕的制作难度,也使他所创作的核雕作品在市场上身价倍增。

       此外,在创作题材上,周桂新在继承传统核雕题材的同时,还设计出了一系列全新的原创题材作品。比如,《闹元宵》就是以他家乡的舞龙灯为场景制作的核雕作品,而《吉祥花卉》手串则以日常生活中的鲜花作为创作对象。经过不断的钻研与摸索,周桂新的核雕作品也越来越受到业内及市场的认可。在2012年北京国际工艺品礼品及家庭用品展览会上,他一人就包揽了金、银奖,核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宋水官也感叹其前途不可限量。

       在谈到竹雕与核雕的差别时,周桂新说:“不同的材质对造型与雕刻有着不同的要求。相对而言,核雕体积小,雕刻难度更大。”虽说如此,他还是反复强调着他一直所倡导的“竹核同型”理念。“因为艺术是相通的,只要雕刻者的雕刻技艺达到一定的水平,竹雕与核雕的差别其实也就只剩下材质上的不同了。”

       最后,周桂新满怀信心地对记者说:“我做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我所制作的核雕作品能够始终走在业界的最前列。”
责任编辑:小白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