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梨收藏:小件也有大玩头
佳士得日前在纽约举行知名收藏家安思远藏品首场拍卖会,其中一套四张极其珍贵的明代17世纪黄花梨圈椅,拍出968.5万美元天价,创下黄花梨家具拍卖价世界纪录。
①这套茶具是由黄花梨雕成,非常精巧。
②黄花梨树根也具有观赏性。
佳士得日前在纽约举行知名收藏家安思远藏品首场拍卖会,其中一套四张极其珍贵的明代17世纪黄花梨圈椅,拍出968.5万美元天价,创下黄花梨家具拍卖价世界纪录。消息传来,再次将民间黄花梨热推至沸点。实际上,收藏黄花梨并非“有钱才能任性”,只要把眼光从家具等大件上挪开,通过收藏一些小件艺术品甚至工具,也能品位到黄花梨之美
1
藏友经历
“土豪玩家具,凡人玩工具”
南宁藏友汤先生的黄花梨藏品虽然并非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元的“高大上”类型,但几乎每一位第一次见到其藏品的人都会大呼“太土豪了”。3月20日,南国早报记者采访汤先生时,也不免惊叹了一回,因为他收藏的是用海南黄花梨制作的木工工具。
“虽然现在黄花梨都已经称斤定价了,但是在晚清、民国,甚至解放初期,情况并不是这样。”汤先生说,他收藏了几十件老黄花梨木工工具,年代最老至晚清,距离现在最近也是解放初期的,包括刨子、三角尺、钻孔器等,全都是他很多年前去海南岛的乡村淘到的。
汤先生介绍,在上世纪80年代末,海南地区民间还留存有大量的黄花梨家具,并且不受人们重视,市场价格非常低,几十元就能买到一块很大的黄花梨厚板。在当地的一些林场、原始森林里,还有不少很大棵的黄花梨树。木工制作工具,正是使用坚固耐用的黄花梨作为材料。
“偶然的机会,我在海南岛的乡村里接触到黄花梨制作的木工工具,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软磨硬泡从别人手里收购过来。”汤先生说,近年来,随着黄花梨收藏热的升温,以及黄花梨木材价格的一路上冲,不少人见到他收藏的黄花梨工具也很感兴趣,提出以5000~8000元不等的价格求购。
汤先生说,黄花梨之所以受到民间收藏人士的喜爱,跟其颜色、纹路有很大的关系。虽然从欣赏的角度来看,工具无法跟家具相比,但是工具背后所凝聚的时代特征、朴实智慧,使其具有独特价值。他表示,“我以后见到老黄花梨工具,还会继续收藏,希望能进行工具系列收藏”。
本地关注
2
黄花梨工艺品邕城受捧
在南宁的几大古玩艺术品市场上,并不难找到黄花梨的身影。特别是黄花梨制作而成的工艺品,更是受到广大藏友的追捧。不少喜欢家具、木器收藏的人士,都会买上几件黄花梨工艺品,一来可以欣赏把玩,二来还可以当作一种增长鉴别水平的“木材标本”。
在南宁金汇如意坊的一件古玩店里,记者看到不少黄花梨工艺品,有茶壶茶杯、牙签罐,也有手串、佛珠。最为特别的是黄花梨树根直接就被当成一种陈设品,由于树根本身的形态不一,看上去还颇有几分独特的韵味,而且这些树根上,木材的纹路、油性一览无遗。价格方面,根据艺术品用材的多少,差距也不小,手串两三千元就能买到,树根陈设则要价上万元。
“这些小件的黄花梨工艺品非常好卖。”店主介绍,黄花梨收藏界流行一句俗语—“一瘤二麻三鬼脸”,说的是黄花梨最为精贵的三种花纹,分别是树瘤纹、芝麻点和鬼脸疤。现在市场上销售的黄花梨工艺品,也非常注重保留这些值钱的纹路。藏友在挑选黄花梨工艺品时,选择那些纹路精美的,往往性价比更高。
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黄花梨收藏和消费市场越来越活跃,黄花梨树种却几近枯竭,材料越来越稀缺,因而价格一再攀升,手串、笔筒、摆件等海南黄花梨工艺品越来越受到关注。特别是精稀木料海南黄花梨手串,作为集装饰、把玩、收藏、鉴赏为一体的文玩藏品颇为流行,其中花纹独特、香味特别的手串,更是受到热捧。
专家提醒
3
“小件”黄花梨应注重性价比
对于黄花梨“小件”艺术品,多位资深藏家认为,这不失为普通收藏人士涉及黄花梨收藏的一种好渠道。实际上,古代也有黄花梨、紫檀等名贵木种的小雕件、把玩件、文房用具,受到当时文人墨客的喜爱。现在,黄花梨价格高昂,用其制作的工艺品一般都精工细作,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不过,由于受到市场追捧,此类艺术品数量也较多,建议投资者注意性价比。
谈到黄花梨收藏,市场上也有不少概念让人迷惑,比如海南黄花梨、越南黄花梨等。业内人士指出,黄花梨作为一种珍贵木材,其名称已经用了许多年,但近年来,“黄花梨”的含义也在相应地发生着变化。
记者走访发现,“越南黄花梨”是近些年才有的一个称呼,它是相对于“海南黄花梨”而言。市场上,“海黄”的价格要比“越黄”高很多。广西大学林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技术负责人徐峰教授说,在专业的木材研究所里,如果截取一块“海南黄花梨”的木样进行鉴定,其鉴定结果会显示这种木材属于香枝木。如果再截取一段“越南黄花梨”的木样进行鉴定,其鉴定结果也同样是香枝木。也就是说,市场上现在说的两种黄花梨属于同一种类别的木材。
徐峰提醒,由于作为商品材的黄花梨是国家标准中认定的红木,稀少名贵,因此有人以假充真,以相近似的木材冒充,或加以染色及泡上香味伪装。他建议,“黄花梨价格较高,藏友应先弄清楚相关的概念,以及具备一定的鉴别能力,再出手收藏”。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