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市场裂变:70后艺术家炙手可热
2015-03-19 09:59:00 来源:华夏时报 已浏览次
中国年轻的当代艺术家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不久前举办的香港巴塞尔艺博会、香港中心艺博会和将在4月进行的香港苏富比秋拍,都传递出一个共同信号:中国年轻艺术家开始崛起,背后的主导力量是那些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表现强势的新生代藏家。然而在经济环境和市场调整之下,中国知名年轻艺术家作品价格已经不断下跌,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又靠什么来抵挡,一方面是艺术圈新富阶层的形成,另一方面是对作品艺术价值的争议,让大家对这轮热潮多了几分思考。
70后艺术家炙手可热
早在去年秋拍中,香港苏富比对年轻艺术家的市场策略已经悄然改变。在当代亚洲艺术夜场中,首度推出的3位70后艺术家作品的表现便让业内人士眼前一亮。贾蔼力的《疯景1号》拍出1180万港元,刷新其个人纪录的同时,领先于其他70后艺术家跻身千万俱乐部。同样创下个人纪录的还有王光乐和刘韡。
今年4月的春拍中,香港苏富比将继续推出一系列年轻艺术家的代表作品,焦点包括贾蔼力宽达十米的巨幅三联作《早安,世界》、王光乐的《水磨石2003.5》、没顶公司的《无题》等。
苏富比当代亚洲艺术部资深专家黄杰瑜介绍,当代亚洲艺术夜场中,年轻艺术家还是以王光乐、贾蔼力、刘炜为主,他们有稳定的收藏群体。日场中新增加了年轻艺术家,如谢墨凛、陈飞、没顶公司等。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估价一般比画廊低,以吸引藏家为主。
黄杰瑜告诉记者,他们选择的年轻艺术家在画廊市场上已经比较成熟,有一定的收藏群体,作品有艺术文献纪录,比如毛旭辉上拍的作品曾参加1992年的广州双年展,并且作品在艺术家创作中有重要的地位和学术价值。
在去年内地秋拍中,年轻艺术家们也有一连串个人拍卖纪录的诞生,比如朝戈、徐累、沙耆、尚扬、陈可、欧阳春、沈小彤等的作品创造了最新纪录。中国嘉德、保利、匡时等几大拍卖公司今年的春拍还在征集之中,年轻艺术家板块将如何呈现给藏家并给其留下想象空间?
而在3月13日开始的香港两场艺博会上,中国年轻当代艺术家的反响更为热烈。香港巴塞尔艺博会今年迎来了新的竞争者:Art Central艺博会,这个新生的艺博会与香港巴塞尔的展览场地之间只有几步之遥,不过在两家艺博会上的一个共同现象是,年轻艺术家成为备受关注的对象。
“‘爆棚’已经不足以形容热度了,一不小心卖画就成了卖菜的速度。”刚从Art Central艺博会回来的在3画廊负责人季晓枫说,他们此次带去了苏锐、伍伟、吕鹏、李占洋、陈丹阳、魏立刚等年轻艺术家的作品。
以年轻艺术家为主题成了内地参加艺博会画廊的共同特点,从各家画廊公布的销售情况看,这也迎合了香港艺博会上购买者的兴趣,特别是一些私人美术馆的胃口特别大。受新生代藏家青睐
黄杰瑜根据对香港拍卖市场上的观察认为,年轻艺术家有文献价值和市场记录的作品还是有很多收藏家关注,来自欧洲的藏家也感兴趣,而中国年轻藏家近一两年也表现出对他们的特别兴趣。
受经济环境、价格泡沫、市场调整的影响,中国知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价格出现下跌,另外一个重要原因还有投资者的变化。一部分投资者开始对中国当代艺术作品雷同的人物形象感到厌倦,希望能够发掘新的力量,特别是新加入的投资者觉得中国青年艺术家的作品更加国际化,具有更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与此同时,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上的买家群体分化,资金实力雄厚的机构、企业藏家,仍在关注“60后”知名艺术家,因为他们的作品有好的市场记录,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已经明确。新生代藏家则关注更为年轻的艺术家,他们本身的海外背景和成长经历,使得他们对当代艺术的兴趣不同于父辈,偏重于发掘年轻艺术家的作品。
像陆寻、林瀚一样的年轻收藏家正在崛起,他们有自己的资本和藏品,他们正成为私人美术馆大潮中不容忽视的新晋群体。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新生代藏家的触角也已经伸到欧美艺术家,美国一家画廊的负责人表示,他们接触到了一些来自中国30岁左右的藏家。他们都在国外接受教育,对社交媒体非常熟悉,具备国际化的眼光,所以他们崛起快速而且非常强势。
新生代藏家有多重要?欧洲艺术博览会(TEFAF)今年所做的调整可以侧面说明,他们历史上第一次由策展人推出当代艺术特展,开始了从欧洲古典大师,向现当代艺术的试水和突围。因为TEFAF的主办方觉得,如果是25年前,藏家的趣味主要集中在经典大师的作品,如今他们的后代也成为藏家,他们也需要适应藏家的新审美需求。
两极分化
中国年轻艺术家的骤然走红,特别是欧美媒体也加入报道,让一些人觉得更加有依据了,针对年轻艺术家的各种投资攻略开始满天飞,一部分艺术圈人士担忧的是,受到如此多的关注对青年艺术家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他们不得不去面对从未有过的压力和诱惑,这无疑会占据他们对艺术和创作的思考空间。
“外界的热议和关注让我觉得无奈,年轻艺术家似乎成了一个金光闪闪的招牌,有些人是莫名的兴奋,赶紧跑回家画画去,好像离别墅、豪车不远了,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晋身明星艺术家,成为艺术圈的新贵族,他们想没想过自己的画究竟怎么样。”住在宋庄的美院毕业生小罗说,他觉得这些关注都跟他没什么关系,他现在靠卖画根本都养活不了自己,但是他的同学却非常兴奋,觉得还是要专心画画,不想再找其他工作了。
季晓枫曾经表示过市场和资本对年轻艺术家拔苗助长的担忧,现在是中国当代艺术市场青黄不接的时候,知名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市场调整漫漫无期,也有可能一蹶不振,但是投资者急于找到新的增长点,盘活手中资金。而中国艺术品市场上太多一夜暴富的案例,给年轻的艺术家造成一种假象,实际上,在国外能靠卖画养活自己的画家都非常少,他们多数都从事其他职业,以此来支持自己对艺术的追求。
艺术圈也有传闻说,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还将下跌,而跌得最惨的将是那些被热捧的年轻艺术家。但也有人说这是一些人的酸葡萄心理。季晓枫认为,如果把有价值的作品的核心品质放在提出新的问题或者观念的话,在当下的文化环境中,被媒体和资本过度追捧的艺术家和作品的价值多半可疑。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