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俊海:书法艺术是最带有中国文化本体内核性的艺术形式

书法艺术是最带有中国文化本体内核性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既有艺术家和人的抒发性,同时艺术表现的结构性也表现在书法之中,中国除了历史上的画家之外,还有就是这些书法家对于中国艺术的传承与表现功不可没。

       (中国文物网编辑 于水秀)“书法的法就是我们要追求的一种法度,字的结构,写的字要像字,别人能认出来你写的字这需要我们的坚持不懈,有些人写了一辈子可能都没有写出属于自己的风格,所以现在出现很多跟风现象。”赵俊海开门见山地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赵俊海书法


       中国文物网:您认为书法最根本的东西是什么?


       赵俊海:书法最根本的东西是打基础,就是踏踏实实,对前人继承的功夫深或者不深,加上后来对中国文化整体修养的吸收、锤炼。最后对自身书法有影响的是你的修养与你的性格,当你在前人的基础上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的性格与你的气度在书法作品中发挥出来,就会自然形成属于你自己的书法风格。否则不会和动向的历史潮流相符合,后人也不会从你的书法作品中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和精神,有可能你的书法作品就被历史所抛弃。书法的难度比绘画要难,在临摹前人的基础上,发现符合自己的艺术特色,不断的去联系,才能有属于自己风格出现。要扎扎实实的把传统学下去,从中找出对于书法的感悟。


       中国文物网:在您看来什么是传统书法艺术?


       赵俊海:书法艺术是最带有中国文化本体内核性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既有艺术家和人的抒发性,同时艺术表现的结构性也表现在书法之中,中国除了历史上的画家之外,还有就是这些书法家对于中国艺术的传承与表现功不可没,书法在中国文化中,除了是一个艺术的代表之外,和中国人的人文生活依存在一起,练习书法,贵在坚持,把书法作为一种爱好,甚至是精神追求,这样才能练好书法。在书法中可以表现出对于人生的追求,是人生态度的表达。


       中国文物网:关于现代书法收藏您的看法是什么?


       赵俊海:普通人的好的书法作品也是有收藏意义的。现在的大家太多,有些德艺双馨的书法大家的字画确实值得收藏。但是有些所谓的书法家,只是有名,其书法造诣并不高深,还有一些,甚至不能称得上书法家,只是名人,这样会产生一种名人效应。收藏除了收藏名之外,其实还是要看书法艺术,我们做收藏其实是在收藏一种文化,收藏艺术品中所传承的文化精髓。


       中国文物网:对于书法的真伪我们应注意什么?


       赵俊海:古代字画与现代的名人字画,造假现象太多,书画是收藏界的大项,而且最关键的是涉及经济利益,所以假货层出不穷。从纸、印章、书写风格来判断一幅字的真伪,每个时代的纸有每个时代的特色,纸的材质也不同,每个书法家对于纸有着不同的喜好,每个朝代 的纸也有每个朝代的特点,不能错了朝代,另外,我们在收藏之前,要做些基本知识的学习。了解各种书写风格、印章风格,这样一般再去买,就不容易受骗。我们可以多和行家接触,增强自己的能力。


       中国文物网:关于书法创新您怎么看?


       赵俊海:书法需要创新,但是应该基于传统,创新不是瞎创新,更不是搞怪和另类。现在有些人没有传统书法的基础,走捷径去发展书法,我认为这不是创新。书法是在文字的基础上发展的,离开了文字可能就不能称为书法,可以叫别的,比如水墨艺术。书法与新媒体的结合,这是一种探索,从探索的角度看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是一种创新艺术。


       中国文物网:针对少数民族书法发展,您的意见是什么?


       赵俊海:少数民族书法艺术,没有汉字的书法艺术丰富,变化少,但是作为少数民族艺术应该发扬,毕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汉族的书法艺术可以学习借鉴少数民族的一些传统优势,共同促进和发展。

 

       专家简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赵俊海


       赵俊海,笔名墨庵,男,满族,1963年3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副高级职称,承德市跨世纪优秀人才,县政协常委。业余从事书法、篆刻创作,曾受教于已故著名书画篆刻家钱君匋先生,现为中国青少年书法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篆刻研究会会员,河北省一级工艺美术师,盐城艺术家画廊一级书法师,山东菏泽书画院名誉院长,承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滦平县书法家协会主席。

 

       (本文观点为受访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

责任编辑:水秀 (本文为中国文物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