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投资收藏“十大定律”

      当下,艺术品投资已成为家庭资产配置的一部分,不少人开始关注艺术品投资,很多人都关心“什么样的艺术品值得收藏?”“投资什么样的艺术品有前景?”这类问题往往 “一言难尽”,如果摊开来讲,完全可以写成一本大书。笔者结合业内专家的观点,简明扼要地拟出10条“规则”,为您的书画投资收藏支招。

  No.1 艺术性第一,年代第二

  收藏古玩的朋友往往看重“年份”,而忽视藏品本身的艺术性。须知,你收藏的是古代艺术品,不是所有的古物。有的古物“年份”很足,却不具艺术性或艺术性甚低,则不宜纳入“艺术收藏”范围。如宋元时期的青白瓷圹碗,出土量非常巨大,真正具备艺术收藏价值的并不多,还不如年份短得多的清代艺术瓷。

  No.2 宁收碎玉,不藏全瓦

  艺术品有时因各种原因难保“十品”,尤其是古玩,经历岁月沧桑,常难达十分之完整度。当一件精彩但有残损的作品和一件品相完善却平庸的作品在你面前,您如何选择?收藏的原则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本来古玩收藏就是“抱残守缺”,不宜有过分的求全心理。另外,核心部分和关键部分如果缺损也必须放弃。比如明代德化窑观音像,如果缺一手,可藏;如果缺在头脸部,则不可藏。

  No.3 宁收小名头精品,不收大名头烂品

  作者知名度是艺术收藏投资必须考虑的一项,但是,并不等于说“知名度越高越有收藏投资价值”。值得注意的是收藏原则仍然是艺术性第一,知名度第二。

  No.4 不是所有名家作品都有价值

  这条有两层意思:其一,有的大名家名实难副。在中国内地这种逆淘汰的体制下,平庸者往往居上位,杰出者却居于野,直到身后才大放异彩;其二,即使是名副其实的名家,其作品也不是每件皆优秀。有时因为应酬、身体健康、情绪低落等原因会创作出低劣平庸或不尽人意的作品。另外,在艺术家一生的艺术生涯中,其早、中、晚期的作品水平悬殊往往是非常大的。

  小贴示:两种误区要避免

  (1)认为大名家的早年作品因距离今天更久远,故存世量少,更值得收藏,错。早年作品对欣赏和收藏投资都不是上选,虽是真迹,艺术水平却往往不到位。

  (2)认为大名家的暮年作品因 “炉火纯青”,往往又是“最后绝笔”所以更值得收藏,亦错。对于绝大多数艺术家来说,进入暮年,因身体原因其艺术也进入衰退期。

      No.5 只收好的,不收贵的

  当代中国的艺术市场仍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中,过度炒作和虚假成交已经是司空见惯之事。许多艺术品的市场表现与其实际的艺术价值往往不同步,甚至与其艺术价值背道而驰。那种认为拍出高价的就是好作品的观点和以“市场风向标”为“入仓”依据的做法还值得商榷。

  小贴示:“艺术无价”≠“艺术品无价”

  好作品,这关乎收藏投资者的艺术鉴赏水平或其艺术收藏投资顾问的鉴赏水平。作品的贵贱,必须与艺术品的质量联系起来考量,而不是仅仅看其一平尺多少。“艺术无价”不等于“艺术品无价”,艺术品一旦进入艺术市场,那么它无论多么“伟大”都是有价的。另外贵与不贵需联系作品的艺术水准及其艺术家的发展前景来辩证判断。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