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瓷器系列讲座七:款识的流行

本期讲座主要围绕“明清瓷器款识的流行”展开,详细介绍明清时期各个年代瓷器款识的特色,包括这些款识的书写绘画风格、标示位置的不同、民窑官窑中款识的区别等。明代以宣德年间的瓷器款识最为复杂,讲解更加细致,一句“大明宣德年制”因字体、书写、位置、外圈的不同产生了繁复的变化。


  9月27日上午,由北京大栅栏琉璃厂商会主办,琉璃厂古玩艺术品交易网承办,中国文物网、中科艺融文物鉴定中心、艺融美术馆协办的"2014北京大栅栏琉璃厂收藏讲座鉴宝活动"第七期在位于北京琉璃厂一得阁书画城五层的艺融美术馆如期举办,活动特邀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文博副研究员李宗扬教授亲临现场,免费为藏友讲解明清瓷器款识的流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讲座现场

  本期讲座主要围绕"明清瓷器款识的流行"展开,详细介绍明清时期各个年代瓷器款识的特色,包括这些款识的书写绘画风格、标示位置的不同、民窑官窑中款识的区别等。明代以宣德年间的瓷器款识最为复杂,讲解更加细致,一句"大明宣德年制"因字体、书写、位置、外圈的不同产生了繁复的变化。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年款中"德"字的书写,不同于日常书写,明代瓷器年款中的"德"字少了中间的"一横",是大明宣德瓷器的重要标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宣德年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特殊的“德”字

  在清代瓷器款识的讲解中,李宗扬历数清朝各时代款识特色,以"康雍"年间最为复杂。因距离现代较近,清代瓷器向来受藏友们淘宝时青睐,又因仿制数量大、赝品精致而存在很大的鉴别困难,在本期讲座中,李宗扬非常细致地讲解仿制最为严重的"康雍乾"年间瓷器的款识特色,其中康雍年间的瓷器款识更加精致多变。在康雍时期,除却常规年款外,大量的私家款、花押款、无款瓷器盛行,近图案款就有多达20种的变化,令人眼花缭乱。其中雍正年间的图案款十分讲究寓意,比如被人津津乐道的"必定如意"图案款,一般绘画在瓷器底部,图案的组成分为三个部分:一支笔,一柄如意,一锭元宝,以元宝为底,上托如意,中间插入毛笔,谐音暗喻"必定如意"。

责任编辑:小娟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