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劝李嘉诚投资收藏遭拒绝 文物价值连城都白来

      曾有人称马先生是“收藏界的相声演员”,如果你跟他聊过天,就会知道所言甚是,基本上整个聊天的过程就是笑声不断,笑完还得说一句“您太逗了”,才算尽兴。跟马先生吃过几次饭,其中一次难得他有雅兴聊聊人生往事,一桌人从午餐开始就笑个不停,一直笑到太阳偏西才算打住。笑归笑,难得的是那些事,不但有趣,还有回味。

      一个是他20多岁当铣工时的故事。他当时是在北京的第七机械部二院,航天工业,属于保密单位。上世纪80年代初,那是个挺不赖的工作。我查了查铣工的准确解释,“铣工就是根据设计零件图纸用铣床(加工零件的设备)进行零件加工的技术工人。铣工在制造业是很重要的工种,属于特种工具零件复杂的加工工序……”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并非重复劳动,每天根据不同的图纸加工不同的零件。正因技术含量较高,所以工作有一定的灵活度,每接一个活儿,都会有专人为他估计工时,他手快脑子快,总是能提前完成,腾出一大块自由时间去图书馆看书。他几乎天天去,巨大的图书馆永远都只有他一个人,所有书开架,随便看。没正经上过学的他就是这么完成了自我教育,他当铣工的五年,就像上了五年大学,类似于《中国陶瓷史》这样的大部头都是在那儿啃下来的,基础打得很扎实。

      曾有人称马先生是“收藏界的相声演员”,如果你跟他聊过天,就会知道所言甚是,基本上整个聊天的过程就是笑声不断,笑完还得说一句“您太逗了”,才算尽兴。跟马先生吃过几次饭,其中一次难得他有雅兴聊聊人生往事,一桌人从午餐开始就笑个不停,一直笑到太阳偏西才算打住。笑归笑,难得的是那些事,不但有趣,还有回味。

      一个是他20多岁当铣工时的故事。他当时是在北京的第七机械部二院,航天工业,属于保密单位。上世纪80年代初,那是个挺不赖的工作。我查了查铣工的准确解释,“铣工就是根据设计零件图纸用铣床(加工零件的设备)进行零件加工的技术工人。铣工在制造业是很重要的工种,属于特种工具零件复杂的加工工序……”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并非重复劳动,每天根据不同的图纸加工不同的零件。正因技术含量较高,所以工作有一定的灵活度,每接一个活儿,都会有专人为他估计工时,他手快脑子快,总是能提前完成,腾出一大块自由时间去图书馆看书。他几乎天天去,巨大的图书馆永远都只有他一个人,所有书开架,随便看。没正经上过学的他就是这么完成了自我教育,他当铣工的五年,就像上了五年大学,类似于《中国陶瓷史》这样的大部头都是在那儿啃下来的,基础打得很扎实。

      在八十年代,文学圈就像今天的电影圈那么热闹,他所在的中国青年出版社是仅次于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第二大社,他又是里面最得力的文学编辑,编辑部里他一个人的编辑量是另外一堆人总和的好几倍。他是王朔第一本小说集的编辑,刘震云、苏童、莫言、余华等当时的这批青年作家都跟他来往密切。后来他们成立的海马影视创作中心,王朔是干事长,他是秘书长,第一部戏《海马歌舞厅》,王朔、刘震云、梁左、海岩这些大牌作家,一人一集轮着写。他说那部戏是真的赚了钱,那时没有植入广告的概念,山东烟台一家钟表厂来谈合作,厂家说把一台钟放在海马歌舞厅的门口,我给一百万。片方问,那你们要什么回报呢?厂家说,我投资。片方又问,那你们投资要什么回报呢?厂家急了说,我投资!还是马先生第一个反应过来了,赶紧接茬儿,“投资好啊!你就投资吧!”这么一句,才算把一百万拿下了。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