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国强谈收藏:撞大运心态要不得

      在收藏起步阶段,以假乱真、调包、无意损坏等现象是民间收藏经常遇到的问题。单国强说,随着收藏热的升温,民间收藏呈现三种趋向:一是盲目收藏,把什么都看成宝,什么都收,认为古的东西就一定值钱,实际上有的是些假货;有时候东西虽然是古的,但并不值钱。二是不重视鉴定,抱着撞大运的心态,如此买来真货的几率是非常低的。三是单纯抱着投资的心态,对收藏知识知之甚少,却认为这是一个投资的领域,就不惜高价买,即使藏品是真的,但由于价太高,也就失去了升值的空间,将来以原价出手都难。

      单国强提醒艺术品收藏与投资者要把握好五个要点。第一,搞清自己是收藏还是投资。收藏是个人爱好,而投资则是为了增值。第二,搞艺术品投资不能作主业,只能拿余钱购买。第三,要学一定的专业知识,并结交一批专家,因为目前市场上假冒伪劣的艺术品太多。第四,要明白自己的投资方向,不能名家作品、一般艺术家作品一起买,书画陶器一齐上。第五,千万别太相信拍卖价,同时,艺术品在国外的价格,在国内也不可简单类比。

      谈及收藏的目的,单国强认为应有主次之分。首先要自己喜欢,通过收藏而欣赏,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和品位。其次,作为一名收藏家,要学会研究,了解艺术家的生平、风格等。要提高自己的眼力,由外行变成内行。

      在谈到如何鉴定一幅作品的真伪时,单国强说:“首先要看作品的画风,即风格对不对。其次看用笔用墨、线条、印章、年款等方面。我曾经鉴定过傅抱石先生的一幅作品《湘君》。由于对其画风、笔墨很了解,我能一眼看出,赝品的线条很呆平、飘浮,没有沉下去,而真品的线条一般来说比较毛糙却有张力,遒劲、流畅。画风明显是作者上世纪50年代的,落款却标明是40年代。造假者不知,40年代傅抱石的此种画法还没显现出来,这就是很明显露‘马脚’”。

      鉴定一件书画作品要综合很多方面的因素,除风格、笔法、构图等方面外,画作的题跋、印章、装裱以及已出版的画册等都是鉴定时可参照的辅助手法。许多人认为一幅字画的印章对了,真品的可能性就大,单国强否认了这种说法。他说,现在造假水平很高,造假者利用电脑制版,制作的印章几乎可以乱真。一幅作品,印章对,不一定画就是真的,但是画如果是真的,印章一定是对的。在鉴定的时候首先要看印章盖的位置,其次看印章的刀工,印章的大小、字体之间的粘连、轻重等细节都很重要。

      在当下尚不太规范的艺术品市场,画家本人、家属、鉴定专家都不能全信。有些艺术家,早期的作品风格没有形成,画得不太好,现在有名气了,碍于面子而不承认自己的早期作品。鉴定专家也不是全能的。如果对某个艺术家的作品风格缺少研究,鉴定专家对其鉴定也没有十分把握。现在文物鉴定队伍参差不齐,比较混乱。有时候一些鉴定专家为了顾面子,在鉴定书画作品拿不准的时候,便说作品是假的。也会有其他原因导致部分鉴定专家不敢说真话。总之,收藏要找社会上公认的相对比较权威的,且人品、修为、口碑都比较好的鉴定专家。

      单国强说,目前的书画市场,当代字画的价格已远超古代字画,这种现象很不正常。不管是投资还是收藏,切记不要盲目跟风。收藏明清字画,要注意避“热”,名家作品价位较高,如果不懂鉴定,很难买到真品。因此,最好选择明清二流书画家的作品进行收藏,其作品升值空间较大。即使是当代的书画家,二流作者的作品升值空间也大,自然应是大众藏家的首选。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