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金石自古就很“火”
青金石的国际认可度一直比国内高,中国一直以来崇尚玉文化,讲究温润的低调美,所以对颜色鲜艳夺目的青金石接受度不如玉翠高。但近几年来,价格的持续居高不下,使得百姓对玉翠类商品的承受力有所降低,消费者和商家都在不断开拓新的替代类商品。再加上文化大融合、大交流,人们的审美也发生了一定转变。青金石从原来的鲜有所闻,到现在的价格猛增,也不过经历了短短的二三年时间。
青金石原石 满琳琅青金供图
青金石吊坠 满琳琅青金供图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穆槿)青金石的国际认可度一直比国内高,中国一直以来崇尚玉文化,讲究温润的低调美,所以对颜色鲜艳夺目的青金石接受度不如玉翠高。但近几年来,价格的持续居高不下,使得百姓对玉翠类商品的承受力有所降低,消费者和商家都在不断开拓新的替代类商品。再加上文化大融合、大交流,人们的审美也发生了一定转变。青金石从原来的鲜有所闻,到现在的价格猛增,也不过经历了短短的二三年时间。中国文物网在2014北京春季珠宝展上,采访了满琳琅青金石专卖店总经理周振军,请他谈一谈青金石为什么这么火。
什么是青金石
青金石是一种不透明或半透明的蓝色、蓝紫色或蓝绿色的半宝石。世界上出产青金石玉石的国家主要有阿富汗、智利、俄罗斯、塔吉克斯坦、美国、加拿大等。“青金石是阿富汗的国石。”周振军在谈到青金石产地时表示,阿富汗巴达赫尚省的萨雷散格矿床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优质的青金石原料产地,也是最有名的老矿料。
青金石属于多矿物集合体,也就是说它由很多种矿物混杂在一起组成,因此我们看到的青金石产品常常是带有白色、黑色、半透明或金色的杂质。其中的金色杂质是黄铁矿,也就是青金石的“金”。杂质越多,对青金石产品美观的影响越大,所以市场上“无金无白”的青金石价格较高。如果黄铁矿分布均匀,呈现繁星状,则会给青金石带来别样的美感,这样的青金石也被市场所认可。
古代外国青金石是权力与财富的象征
在没有化学染料的古代,一切颜色均来自于天然,常见易得的植物虽然颜色鲜艳,但是染出的颜色并不能长久保持。这就使得所有不易褪色的、带有天然色彩的矿物质格外受欢迎。青金石便是其中之一。它以绚丽夺目的蓝色赢得各国人民的喜爱。
古埃及青金石与黄金等价,埃及出土的文物中有很多青金石陪葬饰物。古巴比伦的诗歌中频繁出现青金石,比如《月神之魔(the moon god sin)》就以这样一首神歌来描述:“公牛般的强壮,大大的头角,完美的形状,舒长的额毛,像青金石一样显赫。”即便是科技发达的现代,绿松石、珊瑚也属于名贵宝石,而古印度、古伊朗等国,青金石与绿松石和珊瑚齐名。古希腊和古罗马,佩戴青金石被认为是富有的标致。
“青金石还被研磨成粉末,制成颜料,文艺复兴时期很多世界著名的油画都用过青金石。”周振军说。中世纪的修道士们也用它来装饰书稿。青金石制成的颜料非常贵重,需要使用到它的工作也都是相当贵重的工作,能发起这样的工作委托,都被认为是富有的标致。
我国历史上青金石是帝王威严的象征
我国最早使用青金石的时间尚有争议,据《尚书·禹贡》记载,早在4000年前的夏代,西方的雍州曾向中央王朝进贡璆琳,而璆琳就是青金石的波斯语音译。章鸿钊在《石雅》中也支持这种说法,但由于并无考古实物发现,因此并没有得到证实。目前中国考古发掘的最古老的青金石制品,出土于春秋时期曾侯乙墓。同是春秋时期出土的另一件国宝--越王剑的剑格也镶嵌了青金石。
周振军表示青金石的颜色被认为是天空的颜色,有“色相如天”的说法。“上天”在我国文化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威严,我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所以青金石自古就和帝王有着密切的关系。据《清会典图考》载:“皇帝朝珠杂饰,唯天坛用青金石,地坛用琥珀,日坛用珊瑚,月坛用绿松石;皇帝朝带,其饰天坛用青金石,地坛用黄玉,日坛用珊瑚,月坛用白玉”。意思是皇帝祭祀时佩戴的朝珠、朝带,凡是涉及到祭天的,都采用青金石。不但如此,青金石还被认为可以沟通天地,让死者升天,陪葬时入葬青金石有:“以其色青,此以达升天之路故用之”的说法,因此青金石也常被用来制作皇帝的陪葬品。
现代老百姓为什么喜欢青金石
周振军提到,在《石雅》上记载:“青金石色相如天,或复金屑散乱,光辉灿烂,若众星丽于天也”。成语中琳琅满目的“琳”指的就是青金石。中国百姓重新寻回对青金石的热情理由有三:其一,虽然中国一直以来都是玉文化占主流,但青金石的颜色深邃而高贵,被制作成首饰漂亮非常,近年来随着人们审美水平和经济能力的提高,对青金石的认识也在慢慢加深,自然会被青金石的文化内涵所吸引。
其二青金石是佛教七宝之一,是藏传佛教中药师佛的化身。特别是青金石珠子制成的配饰,经常佩戴有佛教保佑平安健康,期盼无病无灾的美好祝愿在里面。其三青金石是一种很有灵性的物品,可以明目、平心、静气,增强自身的儒雅气质。经常佩戴青金石饰品能够缓解人的失眠、焦虑的症状,对于头痛、晕眩亦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