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艺术收藏中的原始股

尔冬强2012年上海航拍作品-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尔冬强2012年上海航拍作品

 

何曦作品《初夏》-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何曦作品《初夏》

 

  尽管摄影收藏在国外早已风生水起,但在国内却刚刚起步,被称作艺术收藏中的“原始股”。即将于5月17至24日在淮海西路570号红坊内的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揭幕的第三届全国 “九城艺术联展”,特别新增了摄影、版画板块,旨在与九城展买家一起,找寻艺术 “原始股”。

 

  放眼艺术领域,其他艺术板块作品价位正逐日攀升,与大众收藏渐行渐远,但国内摄影的价格却仍然处于低位,因此升值潜力巨大。本次九城展特别邀请沪上著名独立摄影师尔冬强参展,他带来了上海航拍系列作品和丝绸之路系列作品,不仅视觉效果震撼,且极具文献价值。而同时力邀参展的还有中生代海派国画家何曦的跨界摄影力作,他的摄影和绘画一样追求个性,宁静的画面中有着电影般的质感,令人回味无穷。去年其摄影作品个展在原曲画廊举办时,许多藏家争相追买,一时掀起“追何”狂潮。

 

  尔冬强


  历时30年他为上海留下“视觉文献”

 

  上周,一张约140年前拍摄的上海外滩全景照,由苏富比拍卖行在伦敦进行了公开拍卖,作品成交价为14.65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54万)。这一结果再度引发了人们对老上海影像的空前关注。尔冬强认为,这类作品的价值根本无法用金钱衡量,“它对记录一个城市的DNA,记录一个城市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极具价值。这样的摄影师让人心存敬意,而城市的记录需要很多代人去接力。”

 

  30年记录上海城市变迁

 

  尔冬强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就怀揣着一张1:500的上海地图,逐条街道地拍摄,对老房子进行反反复复地梳理,为这座城市拍摄了《最后一瞥—上海西洋建筑》、《上海法租界》、《上海老别墅》、《上海装饰艺术派》等一系列专题摄影画册。“我沉迷于这座城市流逝的风情片段和纷繁如烟的往事里。”

 

  喜欢研究历史的尔冬强,率先提出了“视觉文献”的概念,他希望自己的摄影作品能够带着关于历史和社会的思考,来完成对时代变化的记录。在他将镜头对准一些物象的时候,不仅仅是摘取美感更是复原历史,“上海提前眺望到了西方文明,他们对西方社会游戏规则的了解,通过言传身教积淀到了这个城市中。在上海密密匝匝的老洋房、石库门中就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香港一家媒体用“尔冬强,为失了忆的上海作证”为标题,来概括他过去30年的工作。对此,尔冬强很感慨:“有时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幸运的摄影师,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和这样一座城市,仅用了3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对上海城市变迁的记录。有时,我又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幸的摄影师,因为在我的周遭终日是工地的轰鸣和都市的喧嚣,我目睹了太多老房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一同被湮灭的还有老上海人传统的生活。”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