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市场造假遍地开花 打假需法律出重拳

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

 

  在北京一个极不起眼的仓库里,放着一幅来头不小的画——1946年齐白石作的水墨画《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两年前,在拍卖会上,此画曾以创纪录的金额6540万美元成交。然而,这笔交易并没有完成。由于不能确定画作真伪,买家拒绝付款。

 

  去年在某个电视节目上,一位鉴宝人带来了“青花热水瓶”,自称是郑和下西洋用过的。穿越而来的现代仿品让专家哭笑不得。网友纷纷吐槽:“配套的青花瓷热得快呢?”“期待战国出土的爱疯5代青铜器”……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艺术品收藏市场及拍卖业的迅猛发展,造假、作伪无孔不入:陶瓷、玉器、钱币、青铜器、字画及各类杂项都有。尤其在历史上出产相关资源的地域,造假兴盛,竟已形成产业。

 

  面对艺术品市场造假猖獗却没得到有效治理的状况,《法制日报》记者在每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都能听到代表们要求严格监管艺术品市场的呼声。

 

      艺术品市场造假遍地开花

 

  “古玩市场上90%以上的古董都是赝品”、“95%的人用95%的钱买了95%的赝品”。这些话并不全是危言耸听——

 

  以2.2亿元天价拍出的“汉代玉凳”,不需专业质疑,历史常识就能戳破造假:汉代人是席地而坐,凳子还未发明。

 

  “金缕玉衣”造假案中,某商人自己找来一堆玉片,请文物专家串成成品,随后又请来5位专家为这件“文物”估价24亿元人民币,以此骗取银行贷款。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