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物摄影师曾拍摄百年前的紫禁城
大清门是明清时北京皇城的正南门,位于天安门和正阳门之间,明代称大明门,清代改称大清门,至民国又改为中华门。此建筑现已不存在。
雨华阁是紫禁城内最大的一座佛堂,位于内廷外西路的春华门内。乾隆十四年(1749年)雨华阁在明代建筑的基础上,仿照西藏阿里古格的托林寺坛城殿改建为密宗佛堂。“两宫西狩”之后,紫禁城内只有一些太监留守,香炉旁
千秋亭,位于紫禁城内北部御花园中。它的形制奇特,下层呈方形,四面出抱厦,上层为圆形,有“天圆地方”的象征,亭内有贴金雕龙,口衔宝珠,异常精美。如今亭子外的竹篱墙已没有了。
1906年,日本东京帝室博物馆限量出版的500本《清国北京皇城写真帖》,轰动一时。这本图集最吸引人眼球的是,它第一次向世人揭开了紫禁城的面纱。作为皇宫大内,紫禁城一直戒备森严、不为人知。即便是被允许进入紫禁城的清廷高官和外国使节,也只能窥见豹之一斑。然而,1900年八国联军杀入北京,神秘的紫禁城也被轰开了大门。成批侵略军、记者、游客涌进神秘的禁地,四处参观。一位日本摄影师也在参观的人群中,他用手中的相机拍下了紫禁城的真颜。他就是《清国北京皇城写真帖》一书的作者——小川一真。
1901年7月,日本著名文物摄影师小川一真,在东京帝室博物馆的资助下,随建筑工程师伊东忠太等来北京考察。此时,慈禧太后早带着光绪皇帝逃到西安。北京城被八国联军全面控制。
到达北京以后,小川一真等人在日本驻清公使小村寿太郎及驻京第五师团长山口素臣的介绍下,见到了八国联军统帅即德军司令官瓦德西。经过交涉,小川等人从瓦德西手中,拿到了进入紫禁城殿内调查的许可证。在内务大臣一行官员的带领下,小川一真等人从正阳门进入紫禁城。此时,宫中混乱不堪,更无人按常规清扫管理,有些宫殿院落草深过膝、满目疮痍。小川一真镜头下的紫禁城,与人们想象中华丽气派的宫殿有着很大差别。
如今,小川一真拍摄的紫禁城,有一部分景致已经绝迹。如皇城建筑最南面的一道门,明代为大明门,清代基本保持原貌,只将门额改为“大清门”。民国建立后改为“中华门”,现在该建筑已不复存在。小川一真拍摄的大清门仍为清代原貌,门前的棋盘街,天安门前两旁的长安左门、长安右门都还存在,门额是满汉文并列的“大清门”。在宫中最大的太和殿,殿内原挂有“建极绥猷(yóu)”匾额,后柱上有一对楹联。小川一真进入皇宫拍摄时,殿内还保持着原样,但在袁世凯“洪宪帝制”的闹剧中,紫禁城前三殿所有宫殿和宫门上的匾额都被拆下剔除了满文,改成了汉文匾额。此外,御花园内的竹篱墙、神武门外的朝房等诸多景致也都消失了,现在只能从小川一真的照片中略窥端倪。
百年过后的今天,当我们细细品味这些照片时,会发现一个更凝重、更深厚的紫禁城。它交织着宏伟与衰落,也诉说着屈辱与苍凉,为人们重温那段历史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