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琴舞凤海棠形银茶托
抚琴舞凤海棠形银茶托,1968年1月西安市城建局送交。唐代,口径21厘米、底径15厘米,重241.5克。现藏西安博物院。
茶托的形状恰如海棠形,宽边,圈足已脱落。盘内左侧坐着一位头顶束发,身着交领长袍的逸士,双腿蜷曲,席地而坐,双手似乎正在弹奏膝上放置的一把古琴。逸士褒衣博带,双目视琴,一副隐士的形象俨然而出,逸士身后有一童子执杖恭立,侧耳细听,逸士的对面一只仙鹤听闻琴声之后振翼起舞。茶托的四周各有一座叠石,空间填着一束折枝萱草。外侧以菱形几何纹带及如意云头各饰一周,边缘又饰石榴仙桃和折枝花相间。盘体模压成型,纹饰錾刻,表面鎏金。是唐代茶具用品。
这件茶托中出现的是逸士、童子、古琴,他们与周围的仙鹤、石榴、仙桃、折枝花构成一幅美妙的高士隐逸图。逸士、童子、古琴与周围的仙鹤、石榴、仙桃、折枝花构成一幅美妙的隐逸高士图。琴、棋、书、画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修身养性的工具,仙桃在中国的传统纹饰题材里是健康长寿的象征,松风明月、白云野鹤是道家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生活的反映。初盛唐时期,受当时的那种闳放、博大、开朗、粗豪的社会心理影响,人们普遍显示出一种宽容、进取、自信的生活态度,他们用整副身心去拥抱生活,迎接生活挑战。安史之乱(公元755——763年)及其以后的社会动乱,造成了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体系的动摇,也打破了人们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此后随着唐文化向宋文化的转化,中国传统文化逐渐由盛唐时代的外向型转向内倾封闭型,文人士大夫们的生活态度由积极入世转向消极遁世,人们的审美情趣也逐渐变为主静去躁、守气养神、进而追求精神上的清高脱俗了。
此盘与英国不列颠博物馆人物纹海棠形银盘、鹦鹉纹海棠形银盘、山西省繁峙县海棠形银盘、浙江省临安县唐昭宗光化三年(897年)钱宽墓出土海棠形白瓷盘形制基本相同,为晚唐时期的作品。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