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京津冀文化融合已是当务之急

  伴随着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一系列与之相关联的实际效应愈发凸显。其中,如何最大程度地体现文化艺术的独有特色,使其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相融合,并以此促进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与繁荣,已成为当务之急。

  京津冀协同发展将对统一规划布局、协调发展政策、链接市场体系、优势互补构建、利益资源共享、良性互动互助的共赢格局形成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缓解首都北京的“大城市病”,振兴渤海地区,形成优势互补、产业融合、互利共赢、区域一体的战略规划,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据相关报道,就在全国“两会”临近尾声的时候,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文联主席张和平就今年的重点文化活动开始进入筹备工作。他告诉记者,今年北京市文联将与天津市文联、河北省文联携手推出八大文化活动,促进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

  张和平介绍:“今年三地文联将共同推动京津冀迎冬奥系列美术作品主题创作采风、第28届中国华北摄影艺术展、京津冀杂技精品节目汇演、“中国·京津冀”微电影创作大赛、“大美河山 光影中国”国际微电影节、华北五省区市舞蹈大赛、京津冀文联民间舞蹈采风交流活动、京津冀三地歌手音乐会等八项重点活动,助推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另外,三地文艺人才数据库也在搭建过程中,将通过资源整合推动三地文艺人才资质互认等,实现三地文艺人才资源共享。”

  京津冀文化产业融合是三地文化产业合作发展的基础条件。从地域上看,京津冀三地处于华北地区,地域相连,具有相近的文化背景,形成了相互融合的文化资源。三地的历史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历史古迹等都拥有厚重的历史基础,这是文化产业融合的一个重要条件。从文化产业的资源看,三地文化产业的密切相联,产业门类的互补性极强。北京历史悠久,文化基础雄厚,发展文化产业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强势,而天津、河北与北京相比从历史地位、文化产业等方面有巨大的落差,这又形成三地在文化产业领域互补性,也为三地文化产业融合协作提供了有利前提。

  京津冀在历史上同属燕赵大地,地缘相近人文相亲,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