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书画鉴定组组建历程

  1983年6月,经中宣部批准,由文化部文物局成立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其目的和作用有四:一是查考全国各文物文化教育机关团体所存历代书画的情形;二是协助各单位鉴定藏品,分出精粗真伪;三是对部分私人藏品鉴别评定;四是由此而鉴定出书画的真伪、等级结论,从而更有利于文物保护,为美术研究者提供丰富材料,提高其研究的科学性。并拟通过此举培养出一部分中青年专业人员,建立起专业的书画鉴定队伍。8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成立大会。鉴定组由七人组成,谢稚柳任组长,组员启功、徐邦达、杨仁恺、刘九庵、傅熹年、谢辰生。(沈士君《巨眼行天下——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始末》,见《收藏》,2003年10月,总第130期)其实,早在1962年,国家文物局就曾组成中国书画鉴定组,对全国各地所藏中国古代书画作全面系统地鉴定。当时的鉴定组成员即有:张珩、谢稚柳、韩慎先,后由于韩慎先在北京病逝,增补故宫博物院刘九庵为成员。1964年,张珩病逝,谢稚柳、启功、刘九庵又重新建组。六十年代组建的中国书画鉴定组,曾经在天津、黑龙江、辽宁、重庆、四川等省市鉴定古书画万余轴。但是后来由于文革十年动乱,鉴定工作被迫中断,没有一直延续下去。而从1983年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恢复工作以来,书画鉴定组成员对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等全国各大博物馆各单位收藏共几万件书画进行拉网式的调查、鉴定、分等级、著录,在全国范围影响巨大。正如谢稚柳先生所说:“这个书画鉴定小组的成员都是中国第一流书画鉴定专家。不但在国内,而且在全世界都具有权威性。”(同上。沈士君《巨眼行天下——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始末》,见《收藏》,2003年10月,总第130期)至此,具有国家级水平的几位权威鉴定家的地位得到了真正确立。

  在全国的巡回鉴定过程中,鉴定小组成员对书画的真伪鉴定有时会有一致性意见,有时也产生了一些分歧,比如对王羲之的《上虞帖》、张旭的《古诗四帖》的真伪和年代问题,都有不同的看法,鉴定家们不但各持己见互不相让,还各自撰文进行激烈地探讨。正是从这些争论当中,逐渐显现了他们各自不同的鉴定风格和鉴定方法,他们的这些各具特色的鉴定方法和鉴定理论也成为后人学习和借鉴的经典范式,他们的努力为各自的鉴定学派的形成做出了极好的铺垫,因此,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的成立可以说是鉴定学派形成的一个重要契机。

  从几大鉴定家在全国巡回书画鉴定工作过程中、在一些古书画的真伪及年代问题的争论中所举的看法和理由来看,他们都有各自所注重的、极具特色的鉴定方法与风格。将这些不同的鉴定风格和鉴定方法相比较分析,应该可以归纳出当代书画鉴定界几个以权威鉴定家为代表的风格鲜明的鉴定学派。即:以谢稚柳为代表的笔法风格分析鉴定学派;以启功为代表的文史考证鉴定学派;以傅熹年为代表的器物图像考证鉴定学派;以徐邦达为代表的经验加著录鉴定学派。我们试对这几大鉴定学派代表人物的鉴定风格和鉴定方法的形成、特色和影响作具体分析,并以此来研究这几大鉴定学派在当代鉴定学界的地位。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