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题款钤印有讲究
2015-11-22 22:13:07 来源:湖北书画艺术研究院 已浏览次
当今书画界乱题滥题、以字害画现象屡见不鲜——
众所周知,题款和钤印,不仅能对中国画起到点题作用,还能丰富画面的意境,抒发作者的情思和艺术观点。明代沈灏在《画麈》中就说过:“题与画,互为注脚。”近日,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岭南画派代表人物陈金章直言不讳地指出,现在很多年轻国画家对题款和钤印一知半解,常常出现乱题滥题、以字害画的情况。那么,今天的国画家要怎样做才能达到诗书画印相生相谐的高度?有没有一定的规则可循?
张冠李戴式胡乱借用古人诗句
由于文化断层等原因,当代国画家大多离传统越来越远,在题款、钤印上错漏百出,不仅无法锦上添花,而且还破坏了画面的完整性。
陈金章表示,现在很多年轻国画家喜欢在画作上乱题一气,还把字写得很大,严重破坏了画面的整体效果。“画面上有轻重缓急之分,题款和印章能起到平衡的作用,所以基本上每张画完成后,该在什么位置题款,是别无选择的。观众看的是画不是字,所以题款的字数要恰到好处。以前有些文人画题的字很多很大,那是跟画面相得益彰的。印章也同理,并非越大越好。像我的作品构图通常都很饱满,所以我的题款和钤印一般都比较小,避免喧宾夺主。很多年轻国画家的书法功底比较浅,题的字缺乏风骨,还夺了画面的气,画蛇添足。”
广东省博物馆研究员朱万章也认为,当今画家在题字上喜欢追求流行书风,跟画面往往不搭调。同时他指出,现在很多国画作品在题款上缺乏文人趣味,要么很随便地题个穷款,盖个小印,要么就乱题一气。“乱题的情况有两种:一是题款的位置不合适,破坏画面和谐;一是文字内容上胡乱借用。古人题诗一般是‘我手写我口’,用诗歌来抒发作画时的心境、感悟,现在的国画家则往往只能借用前人的诗,有时就出现张冠李戴、文不达意的情况。”
著名国画家尚涛也谈到,有些画家缺乏古代文学修养,却动不动在题款上“之乎者也”一番,一看就是生拉硬拽。
印章搭配多讲究 题款意境靠学养
那么,当代国画家怎样才能走出题款和钤印上的误区,重归正道呢?尚涛认为,国画除了展现人文精神,也具有审美特性,所以题款和钤印要增强画面的形式美。“首先必须注重书与画之间笔调的一致性,让画面看起来浑然天成。像徐渭画葡萄,用笔非常流畅,他题的字也都是行草,奔放洒脱;齐白石画画比较稳重,所以他题款不喜欢写行草,一笔一画很清楚。另外,印章可以调节画面的疏密,如果画作的某个位置需要加盖印章,颜色又不能太重,那就一定要舍白文用朱文。”
朱万章也强调朱文印和白文印的搭配多有讲究。“如果姓名印是朱文印,那闲章一般要用白文印。印泥的颜色通常有两种,一种鲜艳,一种偏于暗黄。古雅传统的画面,搭配暗黄的印泥,看起来比较协调;现代感很强或颜色艳丽的画面,则用朱红印泥更合适。”
尚涛认为,现代人耐不下心来细读画面上的长文,因此当下的国画创作跟传统文人画相比要有所偏离。他自己极少题长款,通常都是化用古诗词中的一个句子或拈出几个字,为画面增添意趣。譬如画牡丹,人们通常将其比喻为美人,尚涛因此想到了“倾城倾国”四个字;他画山顶上的鹰隼,会想起古书中“黄鹄之一举知山川之纡曲,再举知天地之方圆”之句,故而在画作底部题上了“睹天地之方圆”,寥寥几个字,鹰的尊贵感立即展现出来了。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