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肖子孙盗掘先人墓 揭秘“考古鼻祖”蓝田家族墓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出土精美瓷器

新闻提示

中国社会科学院今年年初在北京举办的年度考古学论坛,正式对外发布了2009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蓝田县五里头北宋吕氏家族墓地成功入选。在随后由国家文物局、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也将吕氏家族墓列入候选名单。

这项屡获殊荣的考古发掘之所以备受关注,缘于墓主人显赫的身份。

北宋年间,蓝田县出了个引人注目的家族群体——吕氏家族。该家族的吕大临曾师从于大儒程颐,与游酢、杨时、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先生。除了家学深厚,吕大临与同族兄弟在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等方面做出了大量具有开创意义的成果,被后世称为“考古鼻祖”。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有着“吕门四贤”美誉的家族墓群经历了千年的风霜雪雨后,却惨遭盗掘,而更为离奇的是,案犯居然是吕氏后裔。

不肖子孙盗掘先人墓

时间回到2006年1月13日。

西安警方接到群众举报,在西安的某家宾馆住着一伙人,很像是盗墓贼,民警马上出动,将他们一举抓获。同时,还缴获了大量的盗墓工具,包括铁锹,炸药,雷管,洛阳铲等。这些非常齐全的盗墓工具显示,他们盗掘或者计划盗掘的绝不是一般的小墓,很有可能是有一定规格的大墓。经审讯,这些可疑人员确实就是盗墓贼,而且已经得手。让民警们惊喜的是,这伙人正是他们一直寻找的盗掘蓝田县三里镇古墓的犯罪分子。据他们交代,自己只是干活的,盗出的东西都在他们的头目那里,而这个头目叫做吕富平。

“吕富平,2002年被判过刑,2004年释放。”而吕富平的基本信息更让西安市公安局文物稽查大队韩清龙队长惊讶不已,“吕氏四贤”生活的年代距今已有近一千年,现在的五里头村仍然有不少吕姓村民,他们自称是“吕氏四贤”的后裔,而吕富平的家乡竟然就是蓝田县三里镇的五里头村!民警决定,让已经抓获的犯罪嫌疑人熊义方给吕富平打电话,熊称要与吕富平见面,在一起喝酒。狡猾的吕富平在电话里询问:“你是不是出事了?如果是,你就用普通话说。”熊义方原本说的河南话,在电话里突然改用了普通话。话一出口,吕富平大惊失色,匆匆聊了几句后就借故挂断了电话。

为了保证文物安全,必须尽快抓到吕富平!警方多方摸排后发现了吕富平居住在西安的某居民小区,一星期后,终于在该住宅小区的楼下将其一举抓获。据吕富平交代,其共从墓葬中盗得文物119件,所盗文物全部藏匿于自己家中。

被盗文物弥足珍贵

由于涉案文物数量之大、级别之高均属罕见,此案一经媒体报道即引起轰动。在查获的119件文物中,经鉴定包括国家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11件,三级文物47件,一般文物58件。一级文物有:北宋“政和元年”铭三足歙砚、北宋银扣花口青釉刻花钵、北宋镶银青釉执壶;二级文物有:西周乳钉纹铜簋、铜盖鼎、錾花铜匜、北宋菊瓣形双龙纹白石盘、北宋耀州窑镶金青釉花口碗、耀州窑镶银青釉花口碗、墨书“吕”字款刻花青釉盂、青釉刻花盂、蚌雕围棋子,其他重要文物还包括汉代朱雀铜熏炉、盘、灯、三国重列式神兽纹铜镜、螺杯盏、石单耳杯、执壶、“湖州照子”铭铜镜、鎏金铜箸、匙及北宋耀州窑青釉刻花牡丹纹吐噜瓶等器物。

这批文物中西周乳钉纹铜簋、汉部分宋代以前的铜器有宋刻铭文和墨书题记。文物年代跨度很长,从西周到北宋,其中的西周乳钉纹铜簋为年代最早的文物,瓷器则全部为宋代精美青瓷,其中包镶金银、刻花、花口青瓷都是精彩者,耀州窑镶银花口青釉刻花钵、包金包银青釉瓷等均为首次发现。北宋关中蓝田吕氏属名门望族,吕氏四兄弟在北宋朝廷均担任要职,不但在政治上具有较大的影响,而且在文化、学术领域也颇有建树和贡献。该墓已面世的文物中既有北宋文物,也有不少汉唐和西周铜器,既证实了宋代收藏之风的盛行,也为研究宋代历史文化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其学术价值和珍贵程度不言而喻。这座被盗古墓中出土文物年代跨度很大,既有北宋文物,也有不少汉唐及西周铜器,表明墓主人是一位极喜收藏且收藏宏富的收藏家。考古专家根据出土文物上的铭文及墨书题记,被盗墓葬的下葬年代应在政和年间(公元1111年-公元1117年),撰写《考古图》的吕大临在元祐七年(公元1092年)已去世,2006年被盗墓葬的主人并非吕大临,而应为其家族成员。

出土文物显现古人精致生活

鉴于“吕门四贤”墓已经被盗,文物部门决定对该墓进行抢救性发掘。

吕氏家族墓园位于蓝田县境内灞河北岸的坡地之上,墓园两侧有两条小河,按中国古代墓葬理论讲风水感觉好。总体上看,墓葬排列脉络清晰,按照中轴线,自南向北纵向为长子长孙系列,横向按辈分分排布置。

自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对北宋吕式家族墓地进行调查、测绘、勘探及发掘,共科学清理墓葬29座(成人墓葬20座、婴幼儿墓葬9座),出土遗物700余件,砖、石墓志铭24合。在清理两处围沟的基础上,还勘探出了吕氏家庙(也称祠堂)遗址。

“虽然多数墓葬被盗,但出土的随葬器物种类仍十分丰富,计有瓷、陶、石、铁、铜、锡、银、金、漆及珠贝类等。其中,瓷器数量多而品相好,以耀窑产品居主流,兼有景德镇湖田窑、定窑、建窑的产品。石器以当地骊山石打造,做工精细,主要为茶具、香具等。”据主持考古发掘的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蕴介绍,出土的酒具、茶具、文具、香具、饮具、仿古礼器等都十分讲究,对于理解900年前知识分子的精致生活具有重要价值。另根据文献和出土文物铭文等综合判断,吕氏家族墓园的使用时间为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至徽宗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共计埋葬五代吕氏族人,对于研究北宋时期古大夫家族具有重要意义。

考古鼻祖的防盗术

在发掘吕氏家族墓中,精密的防盗设施让考古人员惊叹不已!

考古人员开始对一座遭到盗掘的墓葬进行发掘清理。经过一个多月,终于清理到了墓葬的底层——砾石层,一无所获。随后,发掘工作在穿过砾石层后又穿过了更深的很难穿透的石板层,但是仍然没有找到墓室。要知道,一般情况下,由于石板层很难挖穿,深度又是在10米左右,古人安葬的时候一般都选在这个层面以上的部分。探方越挖越深,墓葬仍然没有出现,考古队员最终决定,在现在的深度上,再用洛阳铲进行一次勘探。

由于探方已经挖到了石板层以下,现在进行勘探难度自然减少了很多。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如果现在还探不到墓穴,就基本上可以肯定这里并没有墓穴,之前两个月的工作也就完全白做了。在洛阳铲又往下打了8米深度的时候,奇迹终于出现了。这个深度的土质显然和之前不同,应该就是被翻动过的土壤,也就是说,这里就很可能是墓葬的位置。兴奋之余,考古人员冒着随时都可能发生塌方的危险,加快了发掘进度。墓葬终于出现了,和当时人较常用的明器陪葬不同,这里发现的器物全部都是实用器,其中最多的就是精美的瓷器。

考古专家惊叹:这在当时应该是精心的设计!墓葬从上到下分三层,上、中两层则为空墓,而距离地面更深的下层才是真正的墓葬,才会有陪葬品。

吕氏家族

吕氏家族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家族呢?根据《西安府志》记载,吕氏先祖为汲郡(今河南汲县)人,至北宋时定居蓝田。吕大防、吕大忠、吕大钧、吕大临四兄弟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的官宦之家,兄弟四人皆登及第,被后世称为“吕门四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吕大临。他是我国最早的金石学家,撰《考古图》十卷,这是现存最早的古器物图录,也是金石学、中国文物考古学的奠基之作。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