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0七年九月十七日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电视电话会议上发言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国务院统一部署的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对于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2007年4月《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印发后,为保证普查工作顺利开展,中央财政安排了专项经费,并下发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下面,我就财政部门如何支持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支持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我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国家指定保护的纪念性建筑物、古建筑、石刻、壁画、近代现代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均属于国家所有,是弥足珍贵、不可再生的重要国有资产。但是,长期以来这笔重要的国有资产底数不明、家底不清。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仅是促进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一次难得机遇。对于财政部门来讲,借助这次文物普查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文物保护需要,使财政投入更加科学、合理,对文物工作的支持会更具前瞻性和可持续性。因此,各级财政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保证投入,把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确保文物普查工作顺利开展。

二、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为契机,加大文物经费投入力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关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保护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的规定,文物普查所需经费主要由文物所在地政府解决。考虑到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实际需要和各地财政实际情况,中央财政决定专门设立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专项经费,对地方财政给予适当补助。中央补助经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重点向国家级592个贫困县倾斜。地方财政也应将文物普查工作相关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确保此次文物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以文物、文化遗产为代表的文化支出,在政府财政公共支出中所占比重日益加大。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已经成为政府财政公共支出的一个重要方向。地方各级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文物保护责任,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增加文物保护经费投入,促进文物事业发展。这次文物普查工作的经费安排,就是要力求调动中央和地方财政两个积极性,使之成为政府财政加大文物事业投入的一个新起点。刚才广州市同志介绍了普查试点经验,在中央尚未统一部署的情况下,广州市就自行投入千万元资金,开展了本地的文物普查。“不缺高楼大厦,但需历史文化”,这句话深刻反映了经济发展后,各级政府对于文化发展的渴求。就全国性的文物普查而言,主要目的是掌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的总体状况,其规模、深度可能不能满足地方政府实际需要。考虑到这种情况,为拓展文物普查的范围与规模,中央财政鼓励各地从工作实际出发,加大对文物普查的经费投入力度。

三、加强管理,不断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涉及范围广、延续时间长,财政部门要把经费管好,文物部门要把经费用好,确保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实处、产生效益,要下决心把文物普查项目做成政府财政公共支出项目的典范。我在这里,强调几点。

(一)专款专用。文物普查专项经费必须按规定用途,专款专用,不得挤占和挪用,不得用于基本建设,不得抵充行政、事业经费,不得用于规定范围以外的项目。

(二)管好资产。文物普查工作中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严防国有资产流失。用文物普查专项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必须履行相关手续,登记入账。

(三)资源共享。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要充分利用“文物调查与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已有的条件,依托国家和省级文物数据中心,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数据处理、报送、存储等各项技术工作,以保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需求。

(四)绩效考评。各级财政要切实加强文物普查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完善经费管理的预算、决算制度,尝试建立文物普查经费绩效考评制度,探索新时期文物经费投入与管理的新模式。

同志们,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各级财政部门要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切实贯彻这次会议精神,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更扎实,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七大的召开。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