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侦破假古董制售团伙 玉石粉裹上矿砂粉冒充和田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晚报记者 陆慧 报道 制图 邬思蓓

据《新闻晚报》报道,一件满是锈迹的出土“文物”,一次千载难逢的夺“宝”奇遇,一出费尽心思的夺“宝”奇遇“计”。近日,闸北警方侦破一个假古董制售“一条龙”团伙,抓获50多名犯罪嫌疑人。

玉石粉合成“和田玉”,裹上矿砂粉“锈迹斑斑”!一件粗制滥造的假古董,是如何换走市民手中的真金白银的?采访中,记者发现,古董收藏表面上风光,背地里造假暗流汹涌,“买到就是赚到”的心理千万要不得。

街边古董地摊引起警方关注

位于闸北区与虹口区交界处的虬江路一带,是老上海最喜欢去的市场之一。淘旧货,兜一圈,消磨时间之余,或许还能有所收获。然而,在今年5月份,几双警惕的“眼睛”悄悄关注这里。

“镜头拉近些,看看交易是否成功? ”在闸北公安分局宝山路派出所视频指挥中心里,民警们熟练地操控着机器,切换街面监控探头,关注着几个摆在街头的古董地摊。而在闸北区的另一头,与普陀区相邻的岚皋路上,岚灵花鸟市场中,有好几个人把一个古董地摊团团围住。有把玩石头的,也有拿起“和田玉”仔细观察的,看上去个个都像是鉴宝专家。

同样是花鸟市场,闸北区东北方向10公里外的杨浦区黑山路上,闸北公安分局专门承办街面侵财类案件的刑三队队长张麟,也和同事们锁定了街对面的一个古董摊。

看似普通的古董地摊,究竟暗藏着什么玄机?为何引来这么多人的关注?这一切,都要从市民张先生经历的一次夺“宝”奇遇开始讲起。

市民路遇“最昂贵”晨练

家住闸北的张先生有每天晨练的习惯。今年5月的一个双休日早晨,出门晨练的张先生突然返回家中,不但掏空口袋里的1500元,还拿着家里的银行卡冲向街对面的ATM机,取走卡里的5000元。

一次普通晨练要花6500元?“最昂贵”晨练,究竟发生了什么?原来,张先生在晨练路上,途经虬江路绿化带,看到地摊上摆放着项链、手串和玉石小物件。张先生驻足端详一番,觉得这些东西随处可见,没有收藏价值。 “我不是藏家,就是喜欢看看。我觉得那些东西做工比较粗糙,颜色也不是很好。 ”张先生一再强调,起初自己只是看看,没有购买欲望,停留一会儿后准备离开。

可是,就在短短几分钟后,张先生的态度却发生180度的转变。他急着到银行取钱,就是为了“抢”下一件宝贝,总共花去他6500元。记者看到,张先生“抢”下的宝贝,是一件狮子模样的摆件,周身被灰绿色的锈迹包裹着,只在背上露出一块玉石颜色的浅白。张先生费力地一点点擦去摆件外的锈迹,想尽快还它光洁的外表,然而,随着底色的渐渐浮出,张先生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了。

玉石粉合成矿砂粉“做锈”

买回狮子摆件不到半个小时,张先生就向警方报了案。因为,只要稍微细看一下,就会发现“宝贝”做工非常粗糙,明显就是件假古董。

“按常理讲,张先生买回的这个宝贝,即便没有古董专业鉴定资质或常识,也能看得出是个假货。 ”闸北公安分局刑侦支队刑三队队长张麟告诉记者,经过鉴定,摆件是用乳白色的玉石粉加工而成,而外层的灰绿色锈迹,则是人为裹上的一层矿砂粉,整个物件的成本不超过300元。

张先生觉得这是一件很坍台的事,不敢和家人朋友提起。懊恼的张先生只能责怪自己看走了眼,把人为做旧的假古董,看成价值不菲的玉石。然而,闸北警方却没有简单地看待这起案件,因为自今年5月初以来,本市闸北、虹口、普陀、杨浦等区,先后有数十名被害人报案,他们都是花了大价钱买回类似的假古董。这些被害人大多是五六十岁男性,其中不乏一些有经验的玉石爱好者。

面对如此低劣的仿制品,他们为什么会和张先生一样,抢着把它买回家呢?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