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徐谓礼墓”特大系列盗掘古墓葬案告破
历时一年专案侦查,一出现实版“盗墓笔记”水落石出。今日浙江武义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12·28南宋徐谓礼墓”特大系列盗掘古墓葬案告破,盗掘南宋徐谓礼墓葬的程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归案,追回国家一级珍贵文物17卷南宋徐谓礼文书。经认定,徐谓礼文书为近代史学创立以来,首次从墓葬中发现的宋代文书,对研究宋代官制、葬制、纸张制造等意义重大。
上山挖笋偶然发现古墓
2005年春季某一天,王某正在武义县熟溪街道胡处村的龙王山上挖笋,无意中发现一处古墓,便起了“贼心”。当晚,他找来杨某、程某等4人,由杨某和程某踏勘风水、确定古墓方位,汤某和徐某负责挖墓,王某个子矮小则负责钻进墓中盗取文物。除了17卷文书,5人还盗取了3卷素纸等其他文物。年底,杨某又召集另外的盗墓者舒某等5人,再次对徐墓进行盗掘,盗得陪葬衣服,在河里清洗时毁坏,后被他们丢弃。为防止被发现,作案后,5人将文书分开存放,直到去年才敢尝试出手。
去年3月,武义县博物馆原馆长董三军匆匆来到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把文物照片递给刑侦大队队长李浩,并告知其“古墓可能被盗”的消息。之后,他将照片送到省博物馆请专家鉴定。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嘉励一见到照片,惊呼“前所未见,要伪造它实在太难了!”
了解了这一信息后,武义县公安局成立专案组。侦查人员走访武义及周边古玩市场,辗转福建、安徽、江西等地,发现这张照片曾多次出现,最终将焦点聚集在“阿兴”身上。通过对“阿兴”的外围调查,警方了解到叫程某是武义县履坦人,与“阿兴”联系较频繁。警方还发现程某曾向打铁店订制过“洛阳铲”,这种专门用于挖墓的工具使程某的嫌疑更重了。
真假难辨,收藏者事后反悔
警方决定乔装成“买家”,引蛇出洞。去年12月28日,5名嫌疑人被一举抓获,13卷文书在嫌疑人程某的亲戚家和嫌疑人杨某家悉数追回。但另有4卷文书流散北京。办案人员获悉,这批徐谓礼文书曾被他们以120万价格出手给北京一个古玩收藏者,因对方在市面上从没看到过这样的东西,难辨真假,事后又反悔了,要求程某等人还钱退货。但程某只退还对方一部分钱,所以对方扣留了其中4卷文书。
今年7月5日,武义公安赶赴北京,追回剩余四卷“告身”文书。至此,徐谓礼文书“告身”、“敕黄”、“印纸”三部分内容,终成“完璧”,一部完整的南宋官员“任命记录”及“工作考核表”展现在世人眼前。
徐谓礼究竟为何许人也
据宋史研究专家包伟民教授介绍,徐谓礼是南宋时期的武义籍官员,为名臣徐邦宪之子,通过父亲的“恩荫”入仕,正是现在人们所说的“官二代”。“徐谓礼官场生涯30年,按年限考核资历和功过,从最初的第三十阶‘承务郎’到最高的第十八阶‘朝散大夫’,只能说是一名普通的中下级官员。”包伟民说。因此,在历史上,徐谓礼并不有名,关于他的史书记载也少之又少。
而这次“徐谓礼文书”的出土,珍贵性不在于是否出自名人名家,而在于其世所罕见的史学价值。17卷文书完整记录了南宋中级官员从中央到地方、从低级到中级历任官职调动及其政务考核的全过程,涉及中央制度的核心内容,反映了南宋中后期政治史乃至其它相关领域的第一手资料,实为前所未有的文献发现。尤其是占文书约80%的徐谓礼“印纸”,学界此前从未所见,具有极高学术研究价值。文书字迹工整、保存完好,出土的宋代纸质文物能达到这种程度也实为少见。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