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贼连袭两座辽代古墓 朝阳文物部门已关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尽管相关部门加大看护力度,但“掘墓人”依旧铤而走险,夜入深山盗挖古墓。其中一座古墓周围,竟然被挖出3个盗墓坑。

当地村民称,他们曾经在夜间发现过山上有光亮,以为是“鬼火”,没敢进山。

文物管理部门称:这两座古墓属于辽代,以前曾被盗挖过。

一座古墓遭三处盗墓坑“进攻”

“我觉得这两座古墓在近期又招盗墓贼了。”2月20日中午,建平县某村一名村民引领记者来到小村西侧一座大山脚下,指着山坡下面的一眼坑井说:“这就是盗墓坑,你们看看,旁边的土还是松散的呢,时间不会太长。”

记者注意到,这座山坡上散落着许多小探坑,应该是盗墓贼在寻找墓穴时留下的。而这眼盗墓坑深度大约在4米左右,坑壁上有一些小坑,显然是为了进出墓穴时方便上下攀爬。在这个坑底,有一个半圆形的、黑乎乎的洞口,应该是进入墓穴的洞口。

在这处坑井旁边,还散落着几块石板,上面雕刻着云朵和一只动物的图案,只是图案已经残缺不全。仔细观察,记者发现石板上的动物图案很是特别:长着野兽的脑袋,身子却很像是龙。这个动物大嘴微张,露出尖牙利齿,下颌处还留着一撮胡须。这种动物记者以前从未见过,究竟是什么,一时无法判断。村民称,这几块石板,其实是石棺板。

踩着凸凹的盗墓坑壁,记者大着胆子下到坑底,顺着半月形的洞口进入墓穴。适应了黑暗后,记者借助手机的光亮,逐渐看清了墓穴的建筑结构。

这是一座由石头砌筑而成的圆形墓穴,直径约5米左右,两座耳室已经坍塌,墓穴四壁墙皮几乎全部脱落,只是在其中一个角落处,还残留着一块抹着白灰的墙壁,上面画着龙形的身子,和石棺上的龙形图案有些相似。除此之外,记者再未见到任何有价值的遗物。

随后,记者又来到距离这座墓穴200多米远处的另外一座墓穴,该墓穴附近残留着几块具有辽代特征的沟纹砖。让人感到吃惊的是,这座墓穴竟然有三眼盗墓坑。

甬道穹顶完好 未见明显主墓室

这座墓穴临近一条沟壑,后面就是一座耸起的土丘。三眼盗墓坑中,最深的差不多有8米,最浅的也有4米左右。在其中一眼盗墓坑底,扔着一堆矿泉水瓶子,显然是盗墓者留下来的。记者捡起一只矿泉水瓶,看到上面的生产日期是:2011年10月9日。

这说明,盗墓者应该是在去年10月份以后“光顾”这座墓穴的。而从现场盗墓坑的规模来看,最起码得几个人才能完成这样的劳动量。

那么,这座墓穴为啥遭遇三眼盗墓坑的“袭击”呢?带着这样的疑团,记者再次冒险进入古墓穴。

进入墓穴后,眼前的情景确实让记者很是吃惊:这是一座规模比较大的砖砌结构墓穴,仅墓道长度差不多就有10米以上,中间堆积着泥土。

借助光亮,记者发现该墓道穹顶皆为沟纹砖所砌筑,保存完好,施工也比较讲究,让人叹服当时民间砌筑工艺的精良。除此之外,记者发现该古墓的耳室也和其它辽墓有些不同。以前所见的辽墓耳室往往在墓穴门两侧,这座墓穴的耳室则位于墓道中间位置。不仅如此,这两座耳室均距离墓道约四五米远,也是砖砌穹顶。观察中,记者没有见到明显的主墓室,从墓穴门至墓道对面,就是盗墓者挖下的另外一眼墓穴坑。那么,这座古墓的主墓室在哪里呢?难道吸引盗墓者频频“光顾”的,就是这个尚未找到的主墓室吗?

文物部门已经关注此事

这样的盗墓“劳动量”,附近村民能否被惊动呢?记者随后来到距离辽墓群约2公里外的小村庄。

“前段时间好像是有人盗墓吧?我们不太清楚,反正我们曾经看见过山上有亮光。”一名女村民说:“到底是啥光亮我们哪敢上山去看呀,还以为鬼火呢。”

该村一名男村民说:这座山上确实来过盗墓贼。据他介绍,头几年,人们曾看见过几名“外地人”进村上山:“他们拿着那种洛阳铲啥的,在山上到处挖坑。”

当日下午,记者来到建平县文物管理所。据该所负责人介绍,这处古墓群属于辽代,在1981年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就记录在册,那时这里的辽墓就有被盗过的痕迹,这引起了文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每年都组织工作人员上山检查,并通知村民:一旦发现可疑人员进山,就向文物部门举报。

“但是这里地处偏远,尤其是盗墓者非常狡猾,只在夜间行动,让我们防不胜防。”这名负责人表示,他们将马上组织人员赶往现场,调查古墓是否真的再次被盗。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