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又要征服海洋 “海洋一号” 下水考古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据美国科技网站engadget 4月28日报道,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发明的潜水机器人“海洋一号”,近日加入研究法国路易十四时期沉没舰艇“月亮号”沉船遗迹的水下考古团队,并在地中海海底完成其处女航,与潜水员们一起打捞17世纪法国沉船“月亮号”上的文物。“海洋一号”拥有人类的视力、触觉感知能力并装有人工大脑。

 

  其实,斯坦福大学发明这个“五肢潜水机器人”的最初设想是将其用来研究红海地区的珊瑚礁,因为珊瑚礁的采集需要非常小心谨慎,但红海的深度又非人类潜水员所能触及。

 

  “海洋一号”的上身酷似人类,有两只眼睛和两条组织缜密的敏捷的胳膊,“尾巴”部分装有电池,计算机及八个一组的推进器。正是因为其胳膊部分的设计使“海洋一号”成为适应脆弱的珊瑚环境和完成打捞(诸如“月亮号”)沉船上价值连城文物的不二选择。手腕部分的力传感器能将触觉感知反馈给驾驶员,这样他们不需要潜入海底就能计算出物体的重量;机器人的“大脑”能与触觉感官协同合作以保证机器人的手不会破坏海底脆弱的物体。即使身在波涛汹涌的海域,导航系统也能自动使船身保持稳定。这样有了各个部分的配合,即使身处危险的海底环境,如在声称有5个海底机器人的福岛Daichi海域,“海洋一号”也能够有效地作业。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