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沉思者”罗马尼亚出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与清代宫廷华服异曲同工的中世纪西欧风格主教服、为罗丹带来创作灵感的史前“沉思者”、“最古老夫妻”代表的“情侣”陶碗……现在,445件套“罗马尼亚珍宝”正在国博做客(展览将持续至5月8日)。

 

  它们中一半以上都是罗马尼亚的国宝级文物,有些展品甚至是首次走出国门公开展出,被喻为罗马尼亚文化遗产在中国乃至亚洲的一次盛大巡礼。

 

  史前“沉思者”

 

  “思想者”塑像(公元前5000—前4600年)

 

  “坐着的女人”塑像(公元前5000—前4600年)

 

  445件套展品中,两件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思想者”和“坐着的女人”。1956年“他们”出土,来自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一座墓地。

 

  1956年,考古人员在切尔纳沃德镇附近的墓地发掘出土了两尊著名的黏土雕像,分别被命名为“思想者”和“坐着的女人”。有研究者认为,这两件雕像应该是墓主人陪葬品中的一部分,很可能代表的是一对夫妻的形象。

 

  “思想者”的形象为一位男性,他双腿弯曲着坐在一个较矮的坐具上,双手托着下巴,肘部搁在双膝上,眺望远方,仿佛正在思考一个重大的哲学命题。专家认为,这件已经思索了几千年的小人,很可能是罗丹创作“思想者”的灵感来源。

 

  “思想者”和“坐着的女人”使用黏土、骨殖和黄金制作,代表了罗马尼亚新石器时代文明最具魅力的一面。

 

  最老夫妻代表

 

  “情侣”陶碗(公元前4500-前4100年)

 

  展览中一些罗马尼亚的彩陶似曾相识,特别是它们身上的纹理图案与中国的人面鱼纹盆等史前时期陶制品非常相似,这是不是说明中西方在史前就有了文化交流?

 

  国家博物馆专家介绍,这次亮相的陶器品与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马家窑文化类型彩陶有诸多相似之处。在未发现两种文化直接交流的证据下,如何理解两种物质文明艺术风格的相似性,这也将为学术界提供新的研究课题。

 

  有一件“情侣”陶碗被刻画成以温柔姿态相处的最古老夫妻的代表,碗身通体装饰几何图案,包括在砖红底上描绘的一些菱形和三角形图案。陶碗中心处塑有坐在长凳上的两尊小塑像。他们很可能是一对情侣,男子像要比女子像略大一些。人像全身以白色颜色涂染,再以红色颜料标识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男子的右臂抱于胸前,用显得较长的左臂搂住女子的肩膀。女子像完好无损,面部简单、淳朴,身躯及手臂上绘有红白相间的线条,双脚上也绘有相同颜色的螺旋形图案。

 

  形似清代龙袍

 

  萨克仕服(公元1714-1715年)

 

  展厅中,一件极为华美的萨克仕服平铺在展柜内,乍一看形似清代龙袍,只是上面的纹饰没有团龙纹。这件中世纪西欧风格的大衣,是用鎏金银线织成的丝绸,丝绒底彩绸上用鎏金银线刺绣、编织。做工用料极为讲究。

 

  萨克仕服饰是大主教参加神仪如礼拜仪式时的专用服饰,虽然是采用贵重的材料制作,且常常装饰得非常奢华,但正如它的名字所示,萨克仕服是所有宗教礼服中最不起眼的服饰(“萨克仕”其实是“布袋”的意思)。在神学文化中,萨克仕服饰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即象征着位高权重的上层主教们心甘情愿地放弃世俗财富。根据它上面所绣西里尔文文字的捐献铭文可知,这件萨克仕服是由摩多瓦公国大主教戈德文定做的,并在礼拜仪式时经常穿用。

 

  ■其他藏品

 

  仿人形陶壶(“哭泣者”)公元前5300—前5000年

 

  这是一件仿人形陶壶,其上端开有两孔,一个为圆柱形,另一个被塑造成人嘴形状,像一张正在张开的大嘴,故又被称为“哭泣者”。头部由四只手托起,造型别致、生动。

 

  双筒望远镜形陶器公元前4300—前3900年

 

  因器形似双筒望眼镜而得名,这件陶器的主体为两个三处相连的中空圆柱。器身绘红、白、黑三色相间的线条及螺旋形纹饰。造型别致,绘工自然流畅,飘动轻灵。

 

  杂耍人形青铜烛台

 

  烛台可分为三部分,即底座、烛柄和烛插。底座呈喇叭形,烛柄被塑造成一个倒立的杂耍演员,双手固定在底座上以支撑身体,双腿绷直,脚上置一球状物,上又置有花朵形状烛插。烛台造型奇特,富有想象力,制作精良,是一件难得的实用艺术品。

 

  古希腊式鎏金银角状杯

 

  这是一只古希腊形制的角状杯,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器物,称为“来通”,源于希腊语发音。

 

  据研究,这种角状杯源自公元前14—前13世纪的赫梯艺术,曾经在古波斯世界中十分常见,后来希腊人借用了这一艺术,所以自公元前5世纪起它又开始经常出现在希腊世界。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