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在日本

大家都知道,日本人对待文物,大至建筑,小到文献、日常器具,向来都呵护备至。一次,广岛大学档案馆向学校师生展示了一幅江户时代诸侯呈送给幕府的地方物产示意图长卷,只见黄色的毛边纸上不但写有工整的文字,还绘着色彩鲜艳的动植物图像,其色泽之艳丽,保存之完好,简直就像昨日刚出版的水印新品一样,让人很难想象到它竟是二三百年前之物!

      与我们一衣带水的日本,虽然早已成了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国度,但日本人仍然牢牢继承着先祖传下来的良好传统,比如说保护文物。

      大家都知道,日本人对待文物,大至建筑,小到文献、日常器具,向来都呵护备至。一次,广岛大学档案馆向学校师生展示了一幅江户时代诸侯呈送给幕府的地方物产示意图长卷,只见黄色的毛边纸上不但写有工整的文字,还绘着色彩鲜艳的动植物图像,其色泽之艳丽,保存之完好,简直就像昨日刚出版的水印新品一样,让人很难想象到它竟是二三百年前之物!


      在不少日本人看来,许多曾为人们使用过的、带有某种时代特征的物品,哪怕再普通都是值得收藏,值得研究的。单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就不难看出日本人对文物保护的重视程度。一个很突出的例子就是,如今在广岛宫岛码头附近的绿地里竟还陈列着一只退役的旧螺旋桨翼轮,周边围以不锈钢护栏,旁立一块铭牌,详细标注其尺寸和功能,说明这只螺旋桨于1984-2003年间曾被安装在开往宫岛的游船上使用,近因轮船新建扩容等原因而退役。让人吃惊的是,这只旧螺旋桨被拆下之后,并未像一般废品那样被简单地弃置在库房或卖作废铁,而是被日本人惜之如故,尽量挖掘、利用其潜在价值,转而作为文物向公众展示。其实不难理解,日本人这样做似乎想表明,他们不愿离舍这位服役多年的老朋友,以让若干年后的人们见识一下20世纪末作为游船推进器的螺旋桨翼轮究竟是个什么模样。日本人对文物的爱护可见一斑。


      日本人在细心维护本国文物的同时,也同样重视自己引以为傲的那些“国粹”,且不论其独特的茶道、弓道、剑道,也不说柔道、相扑、歌伎至今皆仍完整存留,单说民间的传统节庆也多不胜数,不少还都是从传统的农业祭神活动演变而来的。凡到东京参观过的游客,对那里的春季祭神庆典恐怕都会留下深刻的记忆。其情形大致是:不同年龄的男子,身着民族服装,举着旌幡,走在祭神游行队伍的前列。伴随着阵阵鼓乐笙笛,这时全身披挂扮作白鹭的少女也翩翩起舞,后面还跟随着一大群身穿古装的幼儿,似懂非懂地由大人领着在庙宇前鞠躬,那模样简直可爱至极……


      实际上,日本人对文物保护的重视,和该国重视立法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早在20世纪上半叶,日本就曾先后通过了如《史迹名胜、天然纪念物保护法》、《国宝保存法》、《关于重要美术品等保存法》等专门的文物保护法。非但如此,1950年,日本又在原有基础上通过了综合性的《文化财保护法》。在日本人看来,有法可依自比无法可依强,至少有了个行事的法律依据。当然,日本爱护文物的表现还远远不止上述这些,日本各级官员严格执法,老百姓非常知法、守法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在日本,重要文物一般都用汉字“文化财”三字来表示。凡重要文物或遗址,不仅要立牌标示,还要拨付一定数量的保护资金。更为可贵的是,这种高度的文化意识如今已经深入人心,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黎民百姓,无不表现出格外的重视,他们处处小心,时时留意,惜护有加,绝少会看到有污损、破坏甚至慢待文物的现象发生。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该国长期以来所推行的以保护文物为内容之一的教育制度。此外,在日本人的眼里,文物已无异于一种带有文化内涵的财富,不是一件可随意处置的东西。他们觉得,爱护文物既是对先祖的尊崇和继承,也是一种对后代进行传承、教化的责任,万不可等闲视之,而摧毁文物之举则普遍被视为一种不可饶恕的犯罪行为。
/>

责任编辑:圆圆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