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侨胞:搜集史料佐证日军罪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2月8日,在首个国家公祭日前夕,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下简称纪念馆)举行了“史料新证——2014年新征文物”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今年纪念馆新征集到的7602件文物史料。征集的文物内容涉及南京大屠杀、性暴行、毒气战等日本侵华罪行,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等主题。

      近年来,无数的海内外华人倾尽心力,希望通过无声的铁证唤醒这一人类历史上空前惨案的世界记忆。此次纪念馆的文物征集工作得到了海内外人士的热心支持和鼎力相助,其中很多史料都来自于海外的华人捐赠。

      海外华人捐赠珍贵文物

      12月8日,美籍华人鲁照宁、陈灿培先生到南京,向纪念馆捐赠了他们从世界各地搜集的百余件抗战文物。当天,祖籍南京的鲁照宁先生带来了自己搜集的侵华日军酒杯、新闻照片等文物史料共计73件。

      据了解,这些珍贵的史料都是鲁照宁先生用自己的积蓄从世界各地的拍卖网站竞拍得来。他表示,虽然搜集这些物证难度很大,但是揭露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暴行,让全世界人民知道这段历史真正发生过是他坚持的最大动力。

      鲁照宁已移居美国34年,自2004年以来,他先后6次为纪念馆共征集到各种文物史料580件,多与日军侵略南京相关。

      此外,美籍华侨陈灿培捐赠了美国发行的《生活》杂志,其中刊载了日军在南京制造大屠杀惨案的图文记载。

      丰富史料为日军侵华罪行添铁证

      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表示,文物是历史的参与者,这是任何第二手材料所不可代替的,它以自己的经历和存在提供给观众原始的感性材料。

      在鲁照宁先生为纪念馆捐赠的文物中,很多都是国内首次见到的珍贵纸制文物。他捐赠的照片中,有日军在南京拍摄的慰安妇照片、南京沦陷后日军在南京的生活照、国际媒体拍摄的日军占领南京的原始照片等。其中《肯》(KEN)杂志内就有留在南京的美国人以“THE SACK OF NANKING”为题口述的南京大屠杀历史。

      朱成山称,鲁照宁先生捐赠的文物种类丰富,其中意大利、加拿大、法国等媒体有关日军侵华暴行的披露,填补了纪念馆的空白,很有研究价值。

      在揭露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行的物证中,美籍华侨陈灿培捐赠了世界上最早记录南京大屠杀惨案的图文报道,即1938年5月16日美国发行的《生活》杂志,其中就有关于1937年12月13日日军在南京制造大屠杀惨案的记载。

      据朱成山介绍,这份证物是由当时在南京的美国人约翰现场拍摄所得,由第三国刊登,见证了日军当年的暴行,是一件最好的物证。

      华媒华人助力国家公祭

      12月初,来自世界五大洲14个国家和地区的16家海外华文媒体采访团参观了纪念馆并与史学专家进行了深入座谈。

      座谈会上,海外华文媒体纷纷表示,目前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海外宣传的力度还不够;他们将发挥自身传播优势,更好地在国际上揭露南京大屠杀的真相。首个国家公祭日,更将是他们近期报道的重中之重。

      已定居日本30年的《中日新报》社长刘成表示,作为身处海外的华文媒体人,深感国家公祭日扩大南京大屠杀真相传播面的迫切。刘成说:“日本80万华侨盼望着这一天(12月13日),海外几千万华侨华人盼望着这一天。”

      今年的国家公祭活动得到了海外华侨华人广泛的响应,在国内进行首次国家公祭的当天,大洋彼岸的美国、加拿大等多地的海外华人与热爱和平的国际友人,将与南京同步举行哀悼和纪念活动。

      美国旧金山华人收藏家刘磊表示,“公祭是对生命的纪念和祭奠,也是对战争的反思。”

      海外华侨华人搜集的珍贵史料,见证着中华民族曾经经历的沧桑,也守护着中华民族那段不容湮灭的历史记忆。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