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重返罗布泊再探古楼兰
罗布泊地区的戈壁滩。( 图由若羌县提供)
今年9月~10月,一支50人的科考队伍,将挺进被称为“死亡之海”的罗布泊,力图通过五年时间的科考调查,完整还原楼兰古城的原貌。
昨日,“罗布泊地区自然与文化遗产综合科学考察”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秦小光在电话中说,在中央提出“美丽中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等构想的现在,研究罗布泊环境变迁与楼兰文明兴衰的关系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据了解,该项目为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以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为牵头单位,考察队总人数将达到50人。科考队将在未来五年内,在罗布泊地区进行三次大规模野外科考,每次为期20~30天,将尽可能多采集样本、收集证据,这是我国目前综合性与系统性最强的一次罗布泊科考。
秦小光说,虽然此前有过多次科考活动,但受技术资金与自然环境的限制,大多时间短、考察内容单一,尤其缺乏同时涵盖自然与文化两方面的大型综合性科学考察。
本次科学考察将组织多学科研究队伍,实施综合科学考察,对罗布泊地区古湖泊、古河网、雅丹风蚀地貌等自然遗产,楼兰古国的农业发展、水陆交通遗迹、村落城池遗迹等文化遗产开展系统调查,并力图完整还原楼兰古城原貌,为揭示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楼兰的历史地位提供强有力的实物证据。同时,也为保护罗布泊自然与文化遗产提供科学依据,探讨古楼兰兴衰与环境变化的关系。
罗布泊地区位于若羌县东北,曾孕育小河与楼兰文明,自西汉始,以罗布泊为重要交通枢纽的古丝绸之路的开通,开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新时代。楼兰遗迹于十九世纪末被外国探险家首次发现。其后中外科学家对罗布泊及周边地区开展了多次科学调查。
亮点1 组建一支跨学科队伍
近年来,罗布泊地区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但仍然缺乏针对该地区的涵盖自然与文化两方面的综合性大型科学考察,是目前我国少有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综合研究的空白区。
这次秦小光所带领的团队,是一支横跨考古、地学、地质环境、遥感等多种学科的科考队伍,将对罗布泊进行全面研究。
秦小光说,这支队伍的人员构成分别来自新疆考古研究所、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以及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所有科学家和随行人员将达到50人,这样的科考队伍对于罗布泊进行科学考察也算是国内首次。
秦小光表示,本次科考人员众多,将从多个层面使用现代科技对罗布泊地区进行全方位科考,涵盖自然与文化,为保护罗布泊自然文化遗产提供科学依据。
亮点2
寻找楼兰消亡原因
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记载:“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这是文献上第一次记载楼兰城。
2000多年前的楼兰王国,曾是世界上最开放、最繁华的地方之一。它于公元前176年以前建国、公元630年消亡,有800多年历史。
秦小光说,过去的考古侧重于古城遗址和古墓的发掘,这次科考通过遥感方式,侧重于对古楼兰社会基础设施的考证,包括耕地、交通设施、灌渠的系统调查考证等内容,并将对古代城池村落、交通水利、农田灌渠的分布、格局进行详细的考证和绘制。
与过去相比,此次考察结合考古和气候环境两方面进行,以期回答古楼兰消亡与气候变化、环境变化的关系。
秦小光希望,作为首次同时涵盖罗布泊地区的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科考,为进一步解读楼兰文明的消亡原因与罗布泊生态环境的演变收集更翔实的实物证据。
亮点3
借鉴古时绿洲灌溉方式
秦小光表示,跟过去的科考相比,这次科考遵循的是全新的思路、想法和线索,希望弄清楚楼兰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它是一个重要粮食基地,还是只是一个驿站?其最终成果不仅对古丝绸之路和古楼兰会形成一些新认识,而且对理解现代丝绸之路和绿洲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很大帮助。
秦小光曾多次进入罗布泊考察,他在楼兰王国的耕地遗址上,发现表层的耕种层已消失,剩下的则是一层“石膏层”。
此外,秦小光发现楼兰国的种植主要依靠水利灌溉,这与现今的新疆绿洲灌溉种植相同。
秦小光说,现在灌溉会在地里形成结壳,也称淀积层,它对植物生长有害,对古代楼兰灌溉方式研究可以为现今新疆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在本世纪初发现的珐栌文和竹简等文献资料了解到,世界上最早的保护森林的法律正出自于楼兰,但是楼兰人又因为大量砍伐森林而被诟病。
那么楼兰王国在保护生态方面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和不足之处,也是本次科学考察研究的方向。
亮点4
有望重现当年盛景
秦小光说,在全世界完整保存下来的古国遗迹,只有楼兰。如果科考队能把楼兰古城的整个格局弄明白,比如哪些地方有道路,哪些地方有村落等,这对理解整个楼兰的经济状况,将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
与此前相比,原来的考古人员主要对器物比较感兴趣,此次科考区别于以往对古城遗址的关注,更加侧重于考证古城基础设施。
科学家们表示,罗布泊地区保存着丰富的自然与文化遗产,通过全面的科学考察,罗布泊当年的繁盛景象有望被重现。
亮点5
揭开罗布泊干涸之谜
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人员表示,罗布泊水域对楼兰古国的兴盛曾起着关键作用,水域为何消亡、消亡的过程、消亡前有怎样的生态作用,都非常值得探讨。
在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今天,研究罗布泊环境变迁与楼兰文明兴衰的关系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据了解,未来科研人员将集成遥感、测年、数字地形模型等高新技术,解读罗布泊干涸过程中所记录的环境变化信息,确定罗布泊“干旱年轮”相对演化期次、重建罗布泊及周边地区高分辨率气候环境变化序列、评估湖区水量变化与塔里木河流域来水量和人类活动间的关系等。
由此进一步揭开罗布泊干涸之谜,并系统解读干旱区内陆水系对自然、人为因素变化的响应。
此外,对罗布泊及周边地区古水文网进行遥感探测研究,也将进一步揭示古水系变迁过程及其与周边文明兴衰的关联。这些研究将为塔里木河下游生态保护、资源合理开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