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芬顿邮报将李松松个展列入2013年十大展

       评论家Stephen Knudsen在近期为Huffington Post提供的一份年度十大展览榜单中力荐了李松松的佩斯伦敦个展,称这次展览重申了李松松在中国当代艺坛的重要地位。他的新作从形式到内容都体现出丰富的多义性,在颜料的物质性同细节/色调的微妙融合之间形成有趣的对比,通过精湛的技艺为挪用的图像重新注入意义。同时排入榜单中的展览还有Nicole Eisenman在匹兹堡卡内基博物馆(Carnegie Museum)的凋塑展、知名空间光影艺术家James Turell于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的三大巡展之一(Guggenheim Museum)、前卫艺术家Eija-Liisa Ahtila在美国麻州的戴维斯博物馆 (Davis Museum at Wellesley College)、摄影艺术家Laura McPhee的美国密西根洲肯珀当代艺术博物馆的(Kemper Contemporary Museum of ART、Nicolas Consuegra于迈阿密巴塞尔画廊展位上的装置艺术、纽约雀儿喜区画廊所展出的Benjamin Degen、艾未未于迈阿密佩雷斯美术馆(Pérez Art Museum Miami)的个展、以及Richard Serra于纽约高古轩画廊所展出的新雕塑展。

  2013年9月在佩斯伦敦举办的李松松个展,重申了艺术家在当代中国的重要地位。他的这批最新创作尺幅巨大,通过标志性的厚重颜料和分割色域,为挪用的图像重新注入意义。这些作品体现了艺术家的社会良知,唤起观众对中国的政治话题的集体记忆。作品从形式到内容都体现出令人赞叹的丰富的多义性。材质的鲜明物理特性同细节色调的完美和谐形成对比,使观众可以在画面的整体与细节之间自如转换自己的想象。李松松在展览之际的访谈中曾告诉我,他画面的颜料厚度可以达到2英寸或更厚,对他来说“正是作品的质料性吸引着我不断创作,最重要的一点是,在图像道出自身的‘意义’之前,这种质料性已经存在了。正是这种存在感使我义无反顾的投身到创作中。”

责任编辑:小花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