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特丹博物馆将揭示蒙德里安不为人知的一面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阿姆斯特丹博物馆(Amsterdam Museum)将揭示彼埃蒙德里安 (Piet Mondrian)这位举世闻名的艺术家不为人知的一面。在蒙德里安年轻的时候,这位抽象艺术的先驱曾在阿姆斯特丹工作和生活了很长时间。蒙德里安在阿姆斯特丹的这段时期(18921912)见证了这位艺术家在阿姆斯特丹城内外创立自己风格的整个过程——从早期深色和逼真的风景画到几乎由抽象语言诠释的佳作《阳光下的磨坊》(Mill in Sunlight)。此次展览将首次展出这位艺术家超过60幅的画作,其中的大多数作品很少被展出过,同时这些作品也将回到百年前绘制它们的地方。

蒙德里安(18721944)189210月进入阿姆斯特丹国立美术学院(Amsterdamse Rijksacademie van Beeldende Kunsten)学习,这是他在20年的时间里艺术天赋趋于完善的一个起点。具有繁荣文化氛围的阿姆斯特丹是创作灵感的重要源泉,那时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Rijksmuseum)就已在这里开馆,艺术课程、艺术家和展览的数量也在显著增长。蒙德里安与其他同行交往甚密并加入了Arti et Amicitiae艺术家协会。

探寻个人风格

在阿姆斯特丹的那段时期,蒙德里安不断的寻找着自己的风格。起初,他被像布莱特纳( Breitner) 和艾萨克(Isaac Israëls)这样的创新人物影响。在长期致力于风景画作前,他受象征主义的启发。此次展览包括了他在阿姆斯特丹周围的郊野绘制的众多乡村画作。离阿姆斯特丹较远的地方也经常有他的足迹,泽兰(Zeeland)的风景对他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灵感资源,韦斯特卡佩勒(Westkapelle)的灯塔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例子。当梵高的作品大约在1905年取得更广泛的认可时,我们很容易地发现他对蒙德里安所有作品的影响,梵高大胆的用色和娴熟的处理技巧对蒙德里安的影响在他的《阳光下的磨坊》(1908)中显露无疑,而这幅作品也是本次展览的一个亮点。

艺术和哲学之间不可磨灭的联系

本次展览和所有蒙德里安作品中的另一个亮点是《演变》(Evolution),这幅始于1911年的画作清晰的展示了自1908年他就开始追随的宗教哲学——神智学(Theosophy)对其有多大影响,在《演变》中蒙德里安表达了最重要的通神教义——人类精神觉醒的三个阶段。这与蒙德里安的艺术和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直到生命的最后时间都还是神智学协会(Theosophical Society)的一名成员。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