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像“海的女儿”迎来百岁生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13年8月23日,丹麦首都哥本哈根长堤公园内著名的小美人鱼铜像迎来了自己100周年的诞辰纪念日,来自世界各地的大人与儿童纷纷齐聚长堤,共同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法新社图片。

中国文物网8月26日编译报道:2013年8月23日,丹麦首都哥本哈根长堤公园内著名的小美人鱼铜像迎来了自己100周年的诞辰纪念日,来自世界各地的大人与儿童纷纷齐聚长堤,共同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由此可见,人们对童话大师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笔下《海的女儿》的无限怀念。

小美人鱼铜像高约1.5米,坐在一块直径约1.8米的巨大花岗岩石上,面前是曾让她伤心欲绝的陆地,背后是无忧无虑的蓝色大海。犹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在和伦敦的大本钟,小美人鱼铜像自从落户哥本哈根海港后,就成为了丹麦的象征。每年都会有数以万计的游客到丹麦旅游,一睹“小美人鱼”的风采。人们还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不看美人鱼,不算到过哥本哈根。

数以百万计的孩子通过迪斯尼公司创作的《小美人鱼》系列电影以及电影催生的各种商品认识并喜欢上了这位美丽的海的女儿。

故事里,小美人鱼奋力救下了溺水的王子,同时也深深地爱上了他。为了能跟王子长相厮守,她找到海底女巫师,请求把自己的鱼尾变成人的双腿。但巫师提出,要以“小美人鱼”银铃般的声音作为交换。然而,另一位美丽的公主就在此时,唤醒了昏迷中的王子。王子误以为是她救了自己,两人便坠入爱河。可怜的“小美人鱼”却已不能说话,只能一个人默默地伤心落泪。后来,王子即将结婚的消息传来,“小美人鱼”伤心欲绝。按照巫师的咒语,“小美人鱼”将化作泡沫死去。虽然巫师告诉“小美人鱼”,还有一个破解咒语的最后办法,就是用刀刺进王子的心脏,让他的血滴在她的脚上。这样,她还可以变回当初的“小美人鱼”。但善良的“小美人鱼”依然深爱着王子,不忍心伤害他。于是,最终选择了化作海中的泡沫逝去。

安徒生(1805 — 1875 年)出生在丹麦菲英岛欧登塞市,一生共创作168篇童话和故事,作品已被译作150多种语言。由于出身贫寒,对社会上贫富不均、弱肉强食的现象感受极深,因此他一方面以真挚的笔触热烈歌颂劳动人民,同情不幸的穷人,赞美他们的善良、纯洁等高尚品质;另一方面又愤怒地鞭打了残暴、贪婪、虚弱、愚蠢的反动统治阶级和剥削者,不遗余力地批判社会罪恶。

铜像由新嘉士伯啤酒公司创始人卡尔·雅格布森(Carl Jacobsen)出资建造。1909年,卡尔在观看芭蕾舞剧《海的女儿》后,深受感动,产生了要为美人鱼制作一座铜像的设想,便同雕塑家爱德华·埃里克森商量,希望其用雕刻艺术来表现美人鱼。

然而,美人鱼铜像自1913年落户长堤公园后,却是命运多舛 — 曾先后三次遭受被“砍头”“断臂”的磨难;曾被人多次涂漆、推入水中,甚至被穿上长袍,以抗议土耳其加入欧盟;2006年,国际妇女节时,曾被人往手中塞了一个假阳具。不过这些劫难与凌辱都未能破坏她永恒的生命力。

2010年,小美人鱼铜像首次迈出国门,启程参加上海世博会,丹麦馆也因此声名大噪。

下午4时许,100名身着泳装的少女抵达小美人鱼雕像旁的海域,瞬间化作“美人鱼”,一起纵身跃入清澈的海水里,再现了一幅活生生的美人鱼童话场景。最后,她们在水中组成了阿拉伯数字“100”的队形,以此向安徒生和他的小美人鱼以及雕像作者爱德华·埃里克森表达敬意。(中国文物网编译报道)

文章来源:Art Daily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