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首尔慰安妇博物馆:捐献者很多是日本民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一位参观者正在观看慰安妇受害者描述自身经历的画作。
 

在采访每周三于日本驻韩国大使馆前举行的慰安妇受害者示威活动时,人民日报记者获知首尔有一个慰安妇受害者主题博物馆,随即采访了这座博物馆。

博物馆主体是一栋灰色建筑,外墙上却布满了鲜艳的黄色蝴蝶,格外醒目。走近一看,原来上面用韩、中、日、英等多种文字写满了参观者的感受。在砖墙不显眼的一角,沉重的铁门给人以压抑的感觉。

正义一直未能到来

博物馆门票背面的图案是一位挥拳抗议的老奶奶。1991814,这位名叫金学顺的韩国慰安妇受害者,因对日本政府否认慰安妇存在的言行深恶痛绝,首先站在了聚光灯前。

在博物馆地下一层,记者推开一扇铁门,金学顺老奶奶的控诉影像就展现在眼前,我不觉得自己可耻或丢人,因为那些大言不惭否认历史的人都没有丝毫愧疚,我们为什么要折磨自己?墙壁上挂满许多慰安所的旧照片,角落是一处战地场景,石堆上放着几双慰安妇受害者穿过的鞋。

能够活下来就像做梦一样,虽然这梦是那么的残酷只要一句话就好,我只想听到一句发自内心的道歉。通向二层阶梯旁的墙壁裸露着黄色的砖块,一些慰安妇受害者的话语被刻在了上面。

博物馆二层陈列着慰安妇历史的铁证,既有日军内部文件、日军士兵证言记录,也有慰安妇的证言和当时的文物,无声地批驳了所谓慰安妇自愿说和与日本政府无关的谬论。正如这一部分展览的主题所说——慰安妇是战争产生的畸形制度。

在金学顺的鼓励下,有越来越多的受害者站出来。博物馆馆长尹美香告诉人民日报记者,最初统计的韩国234名慰安妇幸存者正在相继离开人世,现今仅有59人健在,而她们所期盼的正义却一直未能到来。

帮助战争中受害女性破茧成蝶

这个名为战争与女性人权的博物馆,主旨并不是纠结于日军慰安妇问题并宣传仇恨,而是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在世界各地战争中受害的女性和儿童。

2012年,金福童和吉元玉两位慰安妇受害者宣布,将获得的捐款用于成立蝴蝶基金,以帮助在战争中受害的女性和儿童。尹馆长介绍说,把这笔基金命名为蝴蝶,是希望在战争中受到压迫和伤害的女性能像破茧的蝴蝶一样获得新生。

在博物馆一层展厅,有一张桌子上摆满了韩国各地的中小学生寄给受害者的信件和贺卡。一名叫宋佑娜的女孩写道,老奶奶您好,课堂上学到你们的经历让我感到很可怕。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把过去的事情查清楚,奶奶们一定要健健康康等到那一天啊。

忘记历史的国家不配拥有未来

正在博物馆内参观的韩国大学生崔圭恩告诉人民日报记者,虽然以前在历史书上学到过这些内容,但来到这里才能真切感受到当年她们究竟经历了什么。现在日本政府和法院不赔偿的态度以及一些政客的胡言乱语,是对她们的再次伤害。希望日本政府能够早日向这些受害者谢罪赔偿,希望战争的悲剧不要再发生。

一位署名阿部的日本参观者写道,通过参观,我强烈地认识到战争与女性人权不无关系,为了没有战争的世界,应该坚决维护日本和平宪法第九条。一位名叫长谷川春子的参观者留言说,日本民众不应抱着旁观的态度,大家都应正视历史。

博物馆事务处处长金东姬表示,为了建设博物馆,对策委员会用了9年时间筹集了约20亿韩元(约合1100万元人民币),捐献者的姓名都刻在了博物馆的天井上,其中有很多日本民众。她说,十分感谢这些日本民众,但这并不能减轻日本政府应承担的责任。她强调说:忘记历史的国家不配拥有未来。” 

 

">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