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原住民艺术家首次参与西方主流艺坛世界级展览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台北驻加拿大经济文化代表处代表处刘志攻博士(左四)和参展的台湾原住民艺术家们在一起。
 
 

该展览是国家美术馆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也最具创意的当代原住民艺术展。参展艺术家来自全世界各文化区域,包括:台湾地区、美洲、亚洲、大洋洲、北极地区、欧洲、非洲等,重量级原住民艺术家达75人,共计150件作品。该馆并邀请各国专家学者共8人,组成国际专家委员会。国立东华大学艺术创意产业学系主任万煜瑶教授也获邀参与其中,并代表台湾担任策展谘询委员(Curatorial Advisor),共同推动此项跨国原住民艺术展示。

在过去长达1年多的选荐及征选过程中,万煜瑶教授带着将台湾原住民艺术推向世界的使命感,以毛遂自荐的方式,向加拿大国家美术馆呈交了一份台湾当代原住民艺术研究报告,并提送原住民艺术家履历(Portfolios)参加国际征选。

经过跨国委员会议(视讯会议)及近百封电邮的密集讨论,评委们被台湾艺术家们作品的真诚和艺术性感动,于2012年9月底,确定由赛德克族的瓦历斯‧拉拜(Walis Labai)、泰雅族的尤玛。达陆(Yuma Taru)、排湾族的雷恩(Kulele Rulada)共3位艺术家获选参展。

据万教授介绍,整个征选交涉过程相当不易,而台湾原住民艺术家得以首次参与西方主流艺坛的世界级展览,诚属难得;透过此展,台湾原住民艺术得以在国际间展现交流,提升国家文化形象,意义重大。

3位原住民艺术家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台湾原住民艺术家瓦历斯以赛德克族历史背景、后殖民及文化认同检视为主轴,提出新媒体艺术作品——隐形计划系列(Invisible Project),该作品长约5分钟,以主题录像装置放映,挑战主流文明的观视和议题。

瓦历斯曾在美国受过电脑绘图设计高等教育,他的作品是以现场拍摄的方式制作的。在接受《大纪元》采访时,他说,赛德克生自大树的根部,但是这一族裔的血统基因在逐渐消失,变成隐形,环境、伦理上都面临危机。他的作品起到醒世的作用,启发人们逆向思考,提醒人们尊重原住民的文化。

排湾族雷恩的作品是一件高达3.8公尺的大型压克力彩作品,名为《生命的历程》(Process of Life)。雷恩在接受采访时介绍,在他们族群中,琉璃珠是家族生息的记录,为了生命延续下去,他们就要不断地创造。他在画作中,就是通过色彩和线条的变化,来展现文化生命本体的发生、衍生和消逝。

泰雅族尤玛。达陆的参展作品,是在台东史前文化博物馆陈列的苎麻装置作品——《梦想的翅膀》(On the Wings of Dream)。尤玛的创作始于10年前的9.21大地震,家园被夷为平地,艺术家决定通过文化艺术的方式自救。画作表现的是一位少女突破现实的困境,化作飞鸟飞向梦想的地方,象征族人不畏困顿、怀抱梦想的乐观价值及哲学。

责任编辑:lyn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